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 多孔介质中示踪剂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图像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3.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2.1 多孔介质基本性质 | 第23-25页 |
2.1.1 多孔介质的孔隙性 | 第23页 |
2.1.2 多孔介质的压缩性 | 第23-24页 |
2.1.3 多孔介质的渗透性 | 第24-25页 |
2.2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 | 第25-28页 |
2.2.1 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特征 | 第26-27页 |
2.2.2 溶质运移的尺度问题 | 第27-28页 |
2.3 对流弥散方程(ADE)的建立及求解 | 第28-32页 |
2.3.1 ADE的建立 | 第28-30页 |
2.3.2 一维弥散问题的解析解及水动力弥散系数D的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多孔介质中水流及溶质运移实验 | 第32-39页 |
3.1 实验装置介绍 | 第32-34页 |
3.1.1 实验装置及模型图 | 第32-33页 |
3.1.2 成像系统 | 第33-3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3.2.1 实验用水 | 第34页 |
3.2.2 模型介质组成 | 第34-37页 |
3.2.3 主要实验器材及药品 | 第37页 |
3.3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 第37-39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37页 |
3.3.2 实验内容 | 第37-38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69页 |
4.1 多孔介质水力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1.1 不同粒径石英砂中水力实验图 | 第39-41页 |
4.1.2 不同圆曲率颗粒中水力实验图 | 第41-42页 |
4.2 不同颗粒介质中亮蓝的标线分析 | 第42-46页 |
4.2.1 不同粒径石英砂中亮蓝RGB值-浓度标线 | 第42-44页 |
4.2.2 不同圆曲率颗粒中亮蓝G值-浓度标线 | 第44-46页 |
4.3 不同颗粒介质中溶质运移结果分析 | 第46-63页 |
4.3.1 不同颗粒介质中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 第47-58页 |
4.3.1.1 不同粒径石英砂中亮蓝运移结果及ADE拟合对比分析 | 第47-52页 |
4.3.1.2 不同圆曲率颗粒中亮蓝运移结果及ADE拟合对比分析 | 第52-58页 |
4.3.2 不同颗粒介质中浓度随距离变化图 | 第58-63页 |
4.3.2.1 不同粒径石英砂中亮蓝运移结果及解析解拟合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4.3.2.2 不同圆曲率颗粒中亮蓝运移结果及解析解拟合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4.4 不同条件下弥散系数对流速的依赖性 | 第63-69页 |
4.4.1 不同粒径石英砂中弥散系数对流速的依赖性 | 第63-66页 |
4.4.2 不同圆曲率颗粒中弥散系数对流速的依赖性 | 第66-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