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5页 |
1.1 生物传感体系 | 第16-18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的概念 | 第16页 |
1.1.2 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 | 第16-18页 |
1.2 新型纳米材料在光学生物传感体系中的应用 | 第18-34页 |
1.2.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9页 |
1.2.2 石墨烯量子点在光学传感体系中的应用 | 第19-25页 |
1.2.3 金纳米团簇在光学传感体系中的应用 | 第25-30页 |
1.2.4 金属纳米颗粒在光学传感体系中的应用 | 第30-34页 |
1.3 新型纳米传感体系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 第34-37页 |
1.3.1 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意义 | 第34-36页 |
1.3.2 纳米传感体系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5页 |
第二章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构建及脑渗析液中铅离子分析研究 | 第55-70页 |
2.1 引言 | 第55-5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56-5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2.2.3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58页 |
2.2.4 3,9-Dithia-6-monoazaundecane( DMA)的制备 | 第58页 |
2.2.5 DMA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58-59页 |
2.2.6 DMA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 第59页 |
2.2.7 动物实验 | 第59-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2.3.1 GQD-DMA的表征 | 第60-61页 |
2.3.2 离子强度对GQD-DMA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2.3.3 用GQD-DMA复合体系检测Pb~(2+)的选择性 | 第62-63页 |
2.3.4 用GQD-DMA复合体系检测Pb~(2+)的线性 | 第63-64页 |
2.3.5 鼠脑渗析液中Pb~(2+)的检测 | 第64页 |
2.4 本节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第三章 基于铽离子/金纳米团簇复合物的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及组织器官中汞离子分析研究 | 第70-91页 |
3.1 引言 | 第70-7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2-7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3-74页 |
3.2.3 牛血清白蛋白包被的金纳米团簇(BSA-AuNCs)的制备 | 第74页 |
3.2.4 Tb~(3+)/BSA-AuNCs探针的制备 | 第74-75页 |
3.2.5 可视化试纸条的制备 | 第75页 |
3.2.6 动物实验 | 第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3.3.1 BSA-AuNCs和Tb~(3+)/BSA-AuNCs的表征 | 第75-78页 |
3.3.2 用Tb~(3+)/BSA-AuNCs探针比率荧光法检测Hg~(2+)的反应时间 | 第78页 |
3.3.3 用Tb~(3+)/BSA-AuNCs探针比率荧光法检测Hg~(2+)的线性 | 第78-80页 |
3.3.4 用Tb~(3+)/BSA-AuNCs探针比率荧光法检测Hg~(2+)的选择性 | 第80-82页 |
3.3.5 利用试纸条可视化检测Hg~(2+) | 第82-83页 |
3.3.6 对生物样品中Hg~(2+)的检测 | 第83页 |
3.4 本节小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第四章 基于二氧化硅包被的金纳米团簇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构建及汞离子分析研究 | 第91-106页 |
4.1 引言 | 第91-9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3-9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93-9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4-95页 |
4.2.3 谷胱甘肽包被的金纳米团簇(GSH-AuNCs)的制备 | 第95页 |
4.2.4 二氧化硅包被的金纳米团簇(AuNCs@SiO_2)的制备 | 第95页 |
4.2.5 氨基化二氧化硅包被的金纳米团簇(AuNCs@SiO_2-NH_2)的制备 | 第95-96页 |
4.2.6 羧基化二氧化硅包被的金纳米团簇(AuNCs@SiO_2-COOH)的制备 | 第96页 |
4.2.7 DNA功能化的金纳米团簇(AuNCs@SiO_2-DNA)的制备 | 第9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0页 |
4.3.1 TEM表征 | 第96-97页 |
4.3.2 Zeta电位表征 | 第97页 |
4.3.3 AuNCs@SiO_2-DNA/Hoechst/Hg~(2+)传感系统的构建 | 第97-98页 |
4.3.4 AuNCs@SiO_2-DNA/Hoechst传感体系比率检测Hg~(2+) | 第98-99页 |
4.3.5 AuNCs@SiO_2-DNA/Hoechst传感体系比率检测Hg~(2+)的选择性 | 第99-100页 |
4.4 本节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第五章 基于磺基丙氨酸修饰纳米银的比色传感体系构建及脑组织中锰离子分析研究 | 第106-128页 |
5.1 引言 | 第106-10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7-111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107-10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09页 |
5.2.3 磺基丙氨酸包被的银纳米颗粒(CA-AgNCs)的制备 | 第109-110页 |
5.2.4 动物实验 | 第110页 |
5.2.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检测机理 | 第110-11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3页 |
5.3.1 CA-AgNPs的表征 | 第111-113页 |
5.3.2 用CA-AgNPs颗粒比色法检测Mn~(2+)的线性 | 第113-115页 |
5.3.3 用CA-AgNPs颗粒比色法检测Mn~(2+)的选择性 | 第115-118页 |
5.3.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检测机理 | 第118-122页 |
5.3.5 对生物样品中Mn~(2+)的检测 | 第122-123页 |
5.4 本节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8-130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