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潘安湖湿地农业园为例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业园以及湿地景观的概述 | 第15-23页 |
2.1 农业园概述 | 第15-19页 |
2.1.1 农业园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现代农业的深入解析 | 第15-16页 |
2.1.3 现代农业园的特征 | 第16-17页 |
2.1.4 现代农业园的类型 | 第17-19页 |
2.2 湿地景观 | 第19-20页 |
2.2.1 相关概念明晰 | 第19页 |
2.2.2 湿地景观的特色和分类 | 第19-20页 |
2.3 观光湿地农业园景观规划和设计原则 | 第20-23页 |
2.3.1 农业园区湿地景观阐释 | 第20页 |
2.3.2 湿地景观在农业园中的规划设计方法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湿地景观建设实践案例调查分析 | 第23-45页 |
3.1 南京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 | 第23-28页 |
3.1.1 公园概况 | 第23-24页 |
3.1.2 分区及特色 | 第24-28页 |
3.2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28-32页 |
3.2.1 公园概况 | 第28页 |
3.2.2 功能分区 | 第28-29页 |
3.2.3 特色分析 | 第29-32页 |
3.3 上海崇明东滩国际湿地公园 | 第32-35页 |
3.3.1 公园概况 | 第32-33页 |
3.3.2 功能分区 | 第33-34页 |
3.3.3 特色分析 | 第34-35页 |
3.4 莲花湖湿地公园 | 第35-38页 |
3.4.1 公园概况 | 第35-36页 |
3.4.2 功能分区 | 第36-37页 |
3.4.3 特色分析 | 第37-38页 |
3.5 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 | 第38-42页 |
3.5.1 公园概况 | 第38-40页 |
3.5.2 功能分区 | 第40-41页 |
3.5.3 特色分析 | 第41-42页 |
3.6 总结 | 第42-45页 |
3.6.1 重视不同类型湿地的恢复 | 第42-43页 |
3.6.2 生态保护和生产利用相结合 | 第43页 |
3.6.3 确保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第43页 |
3.6.4 赋予生态、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体系 | 第45-55页 |
4.1 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4.1.1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5页 |
4.1.2 整体性原则 | 第45页 |
4.1.3 循环与再生原则 | 第45页 |
4.1.4 乡土化原则 | 第45-46页 |
4.1.5 生态与生产协调原则 | 第46页 |
4.2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 第46-52页 |
4.2.1 基础规划 | 第46-47页 |
4.2.2 保护规划 | 第47-48页 |
4.2.3 道路交通规划 | 第48-49页 |
4.2.4 景观结构与形态规划 | 第49-50页 |
4.2.5 水系规划 | 第50-51页 |
4.2.6 种植规划 | 第51-52页 |
4.2.7 服务设施规划 | 第52页 |
4.3 竖向规划 | 第52页 |
4.4 产业规划 | 第52-53页 |
4.4.1 初级产业规划 | 第52页 |
4.4.2 渔业产业规划 | 第52-53页 |
4.5 旅游规划 | 第53页 |
4.6 分区详细景观设计 | 第53页 |
4.7 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要素 | 第53-55页 |
4.7.1 软质景观要素 | 第53页 |
4.7.2 硬质景观要素 | 第53-54页 |
4.7.3 其他景观要素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证案例——潘安湖湿地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 第55-81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5-5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55-56页 |
5.1.2 区位分析 | 第56-57页 |
5.2 资源评价与现状分析 | 第57-59页 |
5.2.1 气候条件 | 第57页 |
5.2.2 交通条件 | 第57页 |
5.2.3 人文资源 | 第57页 |
5.2.4 经济条件 | 第57-58页 |
5.2.5 基地现状分析 | 第58-59页 |
5.3 | 第59-60页 |
5.3.1 规划依据 | 第59页 |
5.3.2 规划原则 | 第59-60页 |
5.4 规划定位与主题 | 第60-61页 |
5.4.1 发展与功能定位 | 第60页 |
5.4.2 设计主题 | 第60-61页 |
5.5 潘安湖湿地农业园总体规划 | 第61-71页 |
5.5.1 功能分区规划 | 第61-63页 |
5.5.2 交通规划 | 第63-64页 |
5.5.3 竖向规划 | 第64页 |
5.5.4 建构筑物规划 | 第64-65页 |
5.5.5 水系规划 | 第65-66页 |
5.5.6 市政服务设施规划 | 第66-67页 |
5.5.7 景观节点与景观轴线规划 | 第67-68页 |
5.5.8 绿化规划 | 第68-71页 |
5.6 潘安湖湿地农业园分区详细设计 | 第71-8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不足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