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DCPP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 DCPP的对映体选择性环境行为 | 第16-17页 |
1.3.1 DCPP的对映体选择性降解 | 第16-17页 |
1.3.2 DCPP的对映体选择性毒性 | 第17页 |
1.4 DCPP的毒性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1.5 DCPP毒性效应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DCPP对拟南芥体内氮元素循环影响的对映体效应研究 | 第20-39页 |
2.1 前言 | 第20-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2.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2.2.2 DCPP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23页 |
2.2.3 DCPP对拟南芥生长抑制实验 | 第23页 |
2.2.4 拟南芥体内不同形态氮元素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2.5 拟南芥体内氮元素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2.2.6 拟南芥体内氮元素相关的基因表达 | 第25-27页 |
2.2.7 拟南芥植株氮稳定同位素分馏测定和氮源类型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DCPP合成及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DCPP对拟南芥体内不同形态氮元素转运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3 DCPP对拟南芥体内氮元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4 DCPP对拟南芥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5 DCPP及氮源类型对拟南芥体内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拟南芥体内铁元素和P450酶在DCPP对映体选择性毒性的作用研究 | 第39-55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3.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0页 |
3.2.2 DCPP和ABT对拟南芥生长抑制实验 | 第40页 |
3.2.3 拟南芥体内活性氧产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3.2.4 拟南芥体内抗氧化系统响应的测定 | 第41页 |
3.2.5 拟南芥体内铁元素含量及其在叶片中分布的测定 | 第41页 |
3.2.6 拟南芥体内铁元素相关的和ACCase相关的基因表达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3.1 DCPP和ABT共同作用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DCPP和ABT共同作用对拟南芥体内活性氧(ROS)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DCPP和ABT共同作用对拟南芥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4 DCPP和ABT共同作用对拟南芥体内铁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 第47-51页 |
3.3.5 DCPP和ABT共同作用对拟南芥体内ACCase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6 铁元素聚集和DCPP毒性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3.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DCPP对拟南芥气孔行为调节的对映体效应研究 | 第55-63页 |
4.1 前言 | 第55-5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4.2.2 DCPP对拟南芥生长抑制实验 | 第56页 |
4.2.3 拟南芥叶片活性氧产量以及气孔行为的测定 | 第56-57页 |
4.2.4 拟南芥体内抗氧化系统响应的测定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4.3.1 DCPP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57页 |
4.3.2 拟南芥叶片中气孔的响应 | 第57-59页 |
4.3.3 DCPP对拟南芥叶片中活性氧产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4 DCPP对拟南芥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5.2 创新点 | 第65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