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8页 |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内涵研究 | 第11-12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研究 | 第12-15页 |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研究 | 第15-16页 |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 第16-17页 |
五、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第一节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一、土地财政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概念的界定 | 第24-26页 |
三、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在关联性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一、土地财政收入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演进与问题分析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演进 | 第32-34页 |
一、1978~1991年:债务严格控制阶段 | 第32-33页 |
二、1992~2007年:债务温和膨胀阶段 | 第33页 |
三、2008~2013年:债务迅速膨胀阶段 | 第33-34页 |
四、2014年~至今:债务步入规范阶段 | 第34页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4-44页 |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现状 | 第34-38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1页 |
三、土地财政下滑将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突出问题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研究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的理论分析 | 第44-46页 |
一、分税制以来土地在城镇化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 第44-45页 |
二、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的实证研究 | 第46-52页 |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46-48页 |
二、模型的构建与实证检验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研究 | 第52-70页 |
第一节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一、宏观经济方面 | 第52页 |
二、偿债能力方面 | 第52-53页 |
三、举债需求方面 | 第53页 |
四、土地财政方面 | 第53页 |
第二节 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的实证检验 | 第53-70页 |
一、模型的构建与数据的相关性检验 | 第53-56页 |
二、各主成份命名与得分情况 | 第56-59页 |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的实证结果 | 第59-61页 |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1-70页 |
第五章 土地财政转型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 第70-78页 |
第一节 积极引导土地财政转型 | 第70-71页 |
一、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第70页 |
二、持续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 | 第71-74页 |
一、规范举债:硬化地方财政预算约束 | 第71-72页 |
二、合理用债: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 第72-73页 |
三、强化偿债:建立起偿债准备金机制 | 第73-74页 |
第三节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 第74-75页 |
一、切实提高地方财政能力 | 第74-75页 |
二、积极开展公私合营模式 | 第75页 |
第四节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 第75-78页 |
一、债务风险预警的操作步骤 | 第76页 |
二、不同情景模式的设计假设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