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化质量评价及协调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数据来源 | 第1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2.1 基本概念解析 | 第14-16页 |
2.1.1 城镇化 | 第14-15页 |
2.1.2 新型城镇化 | 第15页 |
2.1.3 协调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区位理论 | 第16页 |
2.2.2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 | 第16-17页 |
2.2.3 系统理论 | 第17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综述 | 第18-24页 |
2.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页 |
2.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3.4 研究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特征分析 | 第24-32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3.1.1 自然条件与资源基础 | 第24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3.2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25-26页 |
3.3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 | 第26-32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城镇化质量评价 | 第32-42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4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3-34页 |
4.2 陕西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4.2.1 评价模型 | 第34页 |
4.2.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5页 |
4.2.3 计算结果 | 第35-37页 |
4.3 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4.3.1 陕西省城镇化质量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4.3.2 陕西省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分析 | 第38-42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 第42-46页 |
5.1 城镇发展协调性测度方法 | 第42-43页 |
5.2 陕西省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类型划分 | 第43页 |
5.3 陕西省城镇化协调性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第六章 陕西省城镇化质量提高与协调发展对策 | 第46-49页 |
6.1 整体提升对策 | 第46-47页 |
6.1.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 第46页 |
6.1.2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 第46页 |
6.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 第46-47页 |
6.1.4 加强南北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47页 |
6.2 各市发展建议 | 第47-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