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1 我国红芸豆的生产现状 | 第9页 |
1.1.2 红芸豆的生产特性 | 第9-10页 |
1.2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的影响 | 第10-13页 |
1.2.1 氮磷钾配施与红芸豆植株形态指标 | 第10-11页 |
1.2.2 氮磷钾配施与红芸豆光合特性 | 第11-12页 |
1.2.3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 | 第12页 |
1.2.5 氮磷钾配施对作物氮磷钾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氮磷钾配施与土壤肥力性状 | 第13页 |
1.4 氮磷钾配施与土壤水分 | 第13-14页 |
1.5 氮磷钾配施对红芸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试验地基本概况 | 第17页 |
2.2 供试材料 | 第17-18页 |
2.3 试验设计与实施 | 第18-19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3.2 试验实施 | 第18-19页 |
2.4 调查及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2页 |
2.4.1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4.2 土壤水分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4.3 红芸豆植株形态指标测定方法 | 第20页 |
2.4.4 红芸豆光合特性测定方法 | 第20页 |
2.4.5 红芸豆植株的干物质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4.6 红芸豆植株氮、磷、钾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21页 |
2.4.7 红芸豆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4.8 室内考种及产量 | 第22页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61页 |
3.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株高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根茎粗的影响 | 第24页 |
3.1.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主茎节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光合势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叶绿素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28-34页 |
3.3.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2 不同氮磷钾配比的红芸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 第30-34页 |
3.4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群体养分吸收总量及分配的影响 | 第34-50页 |
3.4.1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氮、磷、钾元素的阶段吸收总量 | 第34-37页 |
3.4.2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各器官的养分含量 | 第37-47页 |
3.4.3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植株的养分吸收总量对比 | 第47-48页 |
3.4.4 红芸豆氮磷钾的相对养分吸收率和肥料利用率 | 第48-50页 |
3.5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耕层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50-53页 |
3.5.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土壤耕层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5.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土壤耕层中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土壤耕层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4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土壤耕层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3.5.5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土壤耕层中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农田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3.6.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阶段生育期耗水量变化动态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生育期农田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55-57页 |
3.7.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商品品质的影响 | 第55-57页 |
3.7.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57页 |
3.8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 第57-59页 |
3.9 不同氮磷钾配比与红芸豆产量关系 | 第59-61页 |
3.9.1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产量的三因素分析 | 第59页 |
3.9.2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产量的二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3.9.3 不同氮磷钾配比红芸豆产量的单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1-66页 |
4.1 结论 | 第61-65页 |
4.1.1 植株形态及光合生理 | 第61页 |
4.1.2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 第61-62页 |
4.1.3 植株的养分吸收利用 | 第62-64页 |
4.1.4 土壤养分与水分 | 第64页 |
4.1.5 籽粒品质 | 第64页 |
4.1.6 产量及相关性状 | 第64-65页 |
4.1.7 施肥量 | 第65页 |
4.2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ABSTRACT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