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足三里穴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写略语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1 传统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页 |
| 2 经络腧穴与针灸治疗学 | 第10-12页 |
| 2.1 经络腧穴学 | 第10-11页 |
| 2.2 针灸治疗学 | 第11-12页 |
| 3 现代针灸治疗学的产生与意义 | 第12-13页 |
| 4 针灸麻醉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 5 现代针灸学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6 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围术期的应用 | 第15-17页 |
| 6.1 减少麻醉药用量 | 第16页 |
| 6.2 对心脑肝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 第16页 |
| 6.3 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 | 第16-17页 |
| 6.4 有利于麻醉苏醒阶段和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 第17页 |
| 6.5 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 第17页 |
| 7 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展望 | 第17-19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 前言 | 第23-25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5-27页 |
| 1.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2 试验标准 | 第27-29页 |
| 2.1 入选标准 | 第27页 |
| 2.2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 2.3. 随机分组 | 第27页 |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 2.5 拟解决的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8-29页 |
| 3 结果 | 第29-33页 |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9页 |
| 3.2 三组患者SBP、DSP的比较 | 第29-30页 |
| 3.3 三组患者HR的比较 | 第30-31页 |
| 3.4 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第31-32页 |
| 3.5 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 | 第32-33页 |
| 4 讨论 | 第33-36页 |
| 4.1 术中牵拉反射的发生机制 | 第33-34页 |
| 4.2 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 第34页 |
| 4.3 针刺麻醉的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 4.4 内关穴与足三里穴的功效 | 第35-36页 |
| 5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附录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