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冯氏捏积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51页 |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遗尿病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第11-29页 |
| 1 历史沿革 | 第11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11-17页 |
| 3 辨证施治 | 第17-18页 |
| 4 中医内治法 | 第18-23页 |
| 5 中医外治法 | 第23-27页 |
| 6 中药食疗法 | 第27-29页 |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病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第29-36页 |
| 1 遗尿相关术语的定义 | 第29-30页 |
|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30-32页 |
|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第32-33页 |
| 4 治疗 | 第33-36页 |
| 综述三 推拿、捏积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的研究概况 | 第36-41页 |
| 1 推拿的理论 | 第36-37页 |
| 2 捏脊的理论 | 第37-38页 |
| 3 推拿、捏脊与小儿遗尿治疗的关系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1页 |
| 前言 | 第51-5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 第52-6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52-54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52页 |
| 1.2 病例来源 | 第52页 |
| 1.3 诊断标准 | 第52-53页 |
| 1.4 纳入标准 | 第53页 |
| 1.5 排除标准 | 第53页 |
| 1.6 临床观察研究终止 | 第53-54页 |
| 1.7 一般临床资料 | 第5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54-59页 |
| 2.1 治疗方法 | 第54-56页 |
| 2.2 观察指标 | 第56-57页 |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57-58页 |
|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59-63页 |
| 3.1 总疗效比较 | 第59页 |
|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59-61页 |
| 3.3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第61-63页 |
| 导师治疗小儿遗尿病的思路 | 第63-68页 |
|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63页 |
| 2 辨证论治 | 第63-64页 |
| 3 病案举例 | 第64-66页 |
| 4 个人体会 | 第66-68页 |
| 讨论 | 第68-72页 |
| 1 小儿遗尿病流行病学 | 第68页 |
| 2 小儿遗尿病西医治疗 | 第68页 |
| 3 小儿遗尿病病因病机 | 第68-69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69页 |
| 5 小儿遗尿病之中药内服 | 第69-70页 |
| 6 小儿遗尿病之推拿手法 | 第70页 |
| 7 小儿遗尿病之冯氏捏积手法 | 第70-71页 |
| 8 注意事项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结语 | 第73-74页 |
| 创新点 | 第74-75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