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3 文献综述第16-20页
        1.3.1 国外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第16-18页
        1.3.2 国内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第18-20页
    1.4 研究的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点第20-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2 创新点第21页
        1.4.3 不足点第21-22页
2. 不完全理性与资产定价理论第22-32页
    2.1 主流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第22-26页
        2.1.1 投资组合理论第23-24页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第24页
        2.1.3 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APT)第24-25页
        2.1.4 期权定价模型(B-S)第25-26页
        2.1.5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第26页
    2.2 不完全理性下的资产定价理论第26-32页
        2.2.1 不完全理性与行为金融学第26-27页
        2.2.2 投资者不完全理性的主要表现第27-29页
        2.2.3 不完全理性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第29-32页
3. 过度自信下的证券定价模型第32-40页
    3.1 过度自信的定义及度量第32-33页
    3.2 过度自信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第33-34页
    3.3 过度自信下的证券定价模型第34-40页
        3.3.1 模型假设第36-37页
        3.3.2 模型构建第37-38页
        3.3.3 模型经济意义第38-40页
4.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0-60页
    4.1 实证研究思路和检验方法第40-44页
        4.1.1 实证的研究思路与相关假说第40-42页
        4.1.2 实证的研究方法第42-44页
    4.2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第44-46页
        4.2.1 样本数据的选取第44-45页
        4.2.2 样本数据的处理第45页
        4.2.3 样本数据的描述第45-46页
    4.3 实证结果第46-60页
        4.3.1 平稳性检验第46-47页
        4.3.2 滞后阶数的选择和VAR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4.3.3 对假说一的检验第49-50页
        4.3.4 对假说二的检验第50-54页
        4.3.5 对假说三的检验第54-56页
        4.3.6 不同市场下对三个假说的检验第56-60页
5. 本文结论与建议第60-63页
    5.1 本文研究结论第60-61页
    5.2 政策建议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后记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生银行盈利模式探讨
下一篇:探究我国股市高阶矩和横截面收益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