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对电网的损毁性评估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地震灾害及其规律 | 第10-13页 |
| ·地震概况 | 第10-12页 |
| ·地震的宏观现象 | 第12-13页 |
| ·地震的观测与衡量 | 第13-25页 |
| ·地震带 | 第13-16页 |
| ·地震烈度和震级 | 第16-22页 |
| ·国内外的地震灾害 | 第22-25页 |
| ·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地震标准 | 第25-26页 |
| ·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的过渡 | 第25-26页 |
|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 第26页 |
| ·地震灾害对电力设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 ·美国研究情况 | 第26-27页 |
| ·日本研究情况 | 第27-28页 |
| ·前苏联研究情况 | 第28页 |
| ·中国研究情况 | 第28-30页 |
| 第2章 地震灾害对电网的损毁性研究 | 第30-53页 |
| ·设备级 | 第31-52页 |
| ·变压器 | 第31-37页 |
| ·输电线路、杆塔 | 第37-40页 |
| ·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 | 第40-49页 |
| ·母线 | 第49-50页 |
| ·蓄电池 | 第50-51页 |
| ·电力电容器 | 第51页 |
| ·室内设备 | 第51页 |
| ·次生灾害 | 第51-52页 |
| ·厂站级 | 第52页 |
| ·系统级 | 第52-53页 |
| 第3章 电网的地震损毁性评估技术研究 | 第53-56页 |
| ·专家咨询方法 | 第53-54页 |
| ·事件树/故障树法 | 第54-56页 |
| 第4章 提高电力系统抗震性能的研究 | 第56-72页 |
| ·电力设备震害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 ·设备位移、倾斜和倾倒的原因 | 第56页 |
| ·高压电器折断和破损的原因 | 第56页 |
| ·咬合部分松脱的原因 | 第56页 |
| ·继电保护误动作的原因 | 第56-57页 |
| ·提高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 | 第57-63页 |
| ·合理选型 | 第57-58页 |
| ·确保施工质量 | 第58页 |
| ·电气设备安装设计采取的抗震措施 | 第58-60页 |
| ·主要电气设备的具体抗震措施 | 第60-61页 |
| ·投入运行的设备的抗震措施 | 第61-62页 |
| ·提高电气主接线系统的抗震性能 | 第62-63页 |
| ·提高电力系统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性能 | 第63页 |
| ·提高发电厂、变电站的整体抗震性能 | 第63页 |
| ·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抗震能力 | 第63页 |
| ·抗震设计 | 第63-72页 |
| ·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 ·安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 第65-66页 |
| ·室外构筑物的抗震措施 | 第66-68页 |
| ·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 | 第68-71页 |
| ·变电站整体布局对抗震的影响 | 第71-7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