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个人(社会人)论文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及其引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立论依据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3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概念第16-22页
    2.1 交往概念第16-17页
        2.1.1 交往的界定第16页
        2.1.2 人类交往方式的变迁第16-17页
    2.2 网络人际交往概念第17-20页
        2.2.1 网络人际交往的含义第17-18页
        2.2.2 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2.3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第20-22页
        2.3.1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第20页
        2.3.2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第20-22页
第3章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实证分析第22-36页
    3.1 问卷调查及统计情况第22页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2页
        3.1.2 调查样本的选取第22页
        3.1.3 调查统计的方法第22页
    3.2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22-24页
        3.2.1 信度分析第22-23页
        3.2.2 效度分析第23-24页
    3.3 调查问卷分析第24-36页
        3.3.1 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第24页
        3.3.2 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使用情况的调查第24-28页
        3.3.3 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人际交往方式评价的调查第28-31页
        3.3.4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第31-36页
第4章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两面性分析第36-43页
    4.1 网络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第36-38页
        4.1.1 有利于大学生降低交际成本提高交际速度第36页
        4.1.2 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的表达第36-37页
        4.1.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37页
        4.1.4 有利于扩大大学生交往的范围第37-38页
        4.1.5 有利于大学生平等自由追求的实现第38页
    4.2 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第38-41页
        4.2.1 互联网犯罪的风险第38-39页
        4.2.2 现实交往关系的隐退第39-40页
        4.2.3 角色规范的弱化第40页
        4.2.4 人际交往的冷漠和疏离第40-41页
    4.3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3页
        4.3.1 大学生自身管理能力不强第41页
        4.3.2 互联网监控与管理弱化第41-42页
        4.3.3 互联网道德教育不足第42页
        4.3.4 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第42-43页
第5章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对策第43-50页
    5.1 加强大学生正确网络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第43-47页
        5.1.1 提高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自控和防范能力第43-44页
        5.1.2 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内容的引导第44页
        5.1.3 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道德教育第44-47页
    5.2 重视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环境建设第47-48页
        5.2.1 加强网站治理第47页
        5.2.2 重视网络技术层面的监管第47-48页
        5.2.3 强化网络道德规范第48页
    5.3 健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素质第48-50页
        5.3.1 重视互联网心理教育和引导第48页
        5.3.2 合理引导网上情感行为第48-49页
        5.3.3 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薯慢消化淀粉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乳化剂吐温80对C57BL/6J小鼠毒性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