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章 崇庆寺宋塑罗汉调查 | 第19-28页 |
1.1 崇庆寺的整体概况 | 第19-22页 |
1.2 崇庆寺三大士殿罗汉彩塑的布局与制作年代 | 第22-24页 |
1.3 崇庆寺三大士殿罗汉彩塑的名称核证及高度统计 | 第24-26页 |
1.4 崇庆寺宋塑罗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 | 第26-27页 |
1.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崇庆寺宋塑罗汉的造像特色 | 第28-74页 |
2.1 造型特点 | 第38-55页 |
2.1.1 头部造型特点 | 第38-41页 |
2.1.2 手部造型特点 | 第41-47页 |
2.1.3 坐姿造型特点 | 第47-51页 |
2.1.4 整体造型特点 | 第51-55页 |
2.2 服饰特点 | 第55-60页 |
2.3 色彩的运用 | 第60-64页 |
2.4 崇庆寺宋塑罗汉与其他罗汉塑像之比较 | 第64-72页 |
2.4.1 与青莲寺宋塑十六罗汉之比较 | 第65-69页 |
2.4.2 与阳高云林寺明塑十八罗汉之比较 | 第69-72页 |
2.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三章 崇庆寺宋塑罗汉的美学风格及艺术思想内涵 | 第74-80页 |
3.1 美学风格 | 第74-76页 |
3.1.1 罗汉彩塑虚实相生与充实为美的表现手法 | 第74-75页 |
3.1.2 罗汉彩塑写意化与文人化的艺术特征 | 第75-76页 |
3.2 艺术思想 | 第76-79页 |
3.2.1 "儒、道、禅"三教合一的精神主体 | 第76-78页 |
3.2.2 "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和谐统一 | 第78-79页 |
3.3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崇庆寺宋塑罗汉对中国罗汉造像艺术的传承与突破 | 第80-82页 |
4.1 崇庆寺罗汉彩塑的历史地位 | 第80页 |
4.2 崇庆寺罗汉彩塑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第80-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插图来源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