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 王蒙新疆题材文学创作的生活源泉和文学理念 | 第8-21页 |
(一) 被打成“右派”和“右派”的生活 | 第8-12页 |
1 被打成“右派” | 第8-10页 |
2 举家赴疆 | 第10-11页 |
3 与新疆融合的“右派”生活 | 第11-12页 |
(二) 在“生活”中学习和学习“生活” | 第12-17页 |
1 巴彦岱: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院 | 第12-14页 |
2 学习语言:融入维吾尔族的生活 | 第14-15页 |
3 学习语言:体验、理解维吾尔族文化 | 第15-17页 |
(三) 在生活中确立的文学理念 | 第17-21页 |
1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 | 第17-18页 |
2 文学是幽默人生的表达 | 第18-20页 |
3 文学是多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 | 第20-21页 |
二 王蒙新疆题材文学创作的独特性探讨 | 第21-42页 |
(一) 新疆各民族人物形象塑造 | 第21-30页 |
1 民族性格的人物形象 | 第21-24页 |
2 时代性的民族人物形象 | 第24-26页 |
3 民族女性人物形象 | 第26-27页 |
4 汉族人物形象 | 第27-30页 |
(二) 新疆民歌及维吾尔民间故事和寓言的运用及表现 | 第30-36页 |
1 王蒙的“维吾尔音乐”情结 | 第30-31页 |
2 作品中新疆民歌的表现 | 第31-33页 |
3 作品中维吾尔民间故事和寓言的运用 | 第33-36页 |
(三) 新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呈现 | 第36-42页 |
1 新疆的自然景观 | 第36-39页 |
2 新疆的人文景观 | 第39-42页 |
三 王蒙新疆题材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及“政治性”分析 | 第42-61页 |
(一) 新疆题材作品与意识流 | 第42-47页 |
1 王蒙意识流小说创作的背景 | 第42-44页 |
2 意识流手法在王蒙新疆题材作品中的运用 | 第44-47页 |
(二) 新疆题材作品的叙事特征 | 第47-55页 |
1 整体朴素的叙事方式 | 第47-49页 |
2 突出日常生活的散文化叙事 | 第49-53页 |
3 强化叙述者介入 | 第53-55页 |
(三) 新疆题材作品“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模式 | 第55-61页 |
1 概念化与脸谱化 | 第55-56页 |
2 “滥用”的夸张 | 第56-58页 |
3 追寻“英雄人物” | 第58-61页 |
四 王蒙新疆题材文学创作的意义及评价 | 第61-67页 |
(一) 新疆当代社会历史生活的展现 | 第61-62页 |
(二) 新疆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 | 第62-63页 |
(三) 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呈现 | 第63-65页 |
(四) 当代文学的艺术创新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书目 | 第68-71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