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腐败基本问题研究 | 第11页 |
| ·反腐战略模式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家审计与反腐败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腐败问题研究 | 第17-22页 |
| ·腐败的定义及表现 | 第17-18页 |
| ·腐败的定义 | 第17页 |
| ·腐败的主要表现 | 第17-18页 |
| ·腐败的现状及特点 | 第18-22页 |
| ·腐败的现状 | 第18-20页 |
| ·腐败的特点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我国腐败治理战略模式变迁 | 第22-32页 |
| ·我国反腐败战略模式变迁 | 第22-24页 |
| ·政治运动反腐模式 | 第22-23页 |
| ·制度反腐模式 | 第23-24页 |
| ·体系反腐模式 | 第24页 |
| ·国家廉政体系概述 | 第24-28页 |
| ·国家廉政体系雏形的建立 | 第24-25页 |
| ·国家廉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及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25-28页 |
| ·国家廉政体系在我国的引入和实践 | 第28-32页 |
| 第四章 国家审计在反腐中的定位、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 | 第32-41页 |
| ·国家审计在反腐败中的角色 | 第32-33页 |
| ·主导角色 | 第32页 |
| ·促导角色 | 第32-33页 |
| ·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功能及运行机理 | 第33-36页 |
| ·国家审计的腐败治理功能 | 第33-34页 |
| ·国家审计在反腐中的作用机理 | 第34-36页 |
| ·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 | 第36-41页 |
| ·由国家审计直接进行审计 | 第37页 |
| ·与国家廉政体系中各支柱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 第37-41页 |
| 第五章 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功能效果实证研究 | 第41-54页 |
| ·研究假设 | 第41-42页 |
| ·样本选择和资料来源 | 第42页 |
| ·变量的设计及计量 | 第42-45页 |
| ·被解释变量 | 第42-43页 |
| ·解释变量 | 第43页 |
| ·控制变量 | 第43-45页 |
| ·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46-48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 ·多元线性回归和检验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54-58页 |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4页 |
|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 ·建立审计机构的垂直管理体制 | 第55页 |
| ·完善审计问责制度 | 第55-56页 |
| ·建立审计整改、移送案件处理结果的法定公告制度 | 第56页 |
|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