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水污染问题严峻性:以天津市为例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天津市水域资源简介 | 第18-19页 |
一、天津市水系分布情况 | 第18页 |
二、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天津市水污染现状及原因 | 第19-21页 |
一、天津市水污染严峻现状 | 第19-20页 |
二、天津市水污染主要原因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天津市防治水污染做出的努力 | 第21-23页 |
一、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 | 第21页 |
二、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 | 第21-22页 |
三、小结:法治才是水污染治理的出路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城市水污染防治面临立法上的不足 | 第23-25页 |
一、国家层面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二、天津市的地方立法情况及不足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城市水污染防治面临制度上的不足 | 第25-31页 |
一、水环境评价监测制度上的不足 | 第25-26页 |
二、关涉水质量排污制度上的不足 | 第26-29页 |
三、城市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上的不足 | 第29-30页 |
四、水污染防治上的公众参与不足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城市水污染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 第31-34页 |
一、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缺陷 | 第31-32页 |
二、区域部门间水污染管理体制缺陷 | 第32-33页 |
三、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缺陷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城市水污染防治面临归责上的不足 | 第34-36页 |
一、民事责任追究缺乏 | 第34页 |
二、行政责任追究模糊 | 第34-35页 |
三、刑事责任追究过轻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情况及国外经验借鉴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情况 | 第36-41页 |
一、我国立法确立的水污染防治原则 | 第36-38页 |
二、新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变化 | 第38-39页 |
三、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评析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情况 | 第41-46页 |
一、美国、日本防治水污染立法情况 | 第41-43页 |
二、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借鉴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对策 | 第46-53页 |
第一节 立法完善城市水污染防治机制 | 第46-48页 |
一、严格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 第46页 |
二、强化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 | 第46-47页 |
三、排污收费与环境治理的权责对等 | 第47页 |
四、提高水质排放标准监测能力 | 第47页 |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 第47-48页 |
六、完善应急事故处置机制 | 第48页 |
第二节 构建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强化责任追究 | 第48-50页 |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建设 | 第48-49页 |
二、落实环境行政责任问责制度 | 第49页 |
三、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处罚力度 | 第49-50页 |
四、创新城市水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 | 第50页 |
第三节 保障水资源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50-53页 |
一、建立健全环境知情权、信息公开制度 | 第51页 |
二、建立水环境决策咨询制度 | 第51页 |
三、完善水环境听证、公众参与救济制度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