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纳米材料的简介 | 第10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0-11页 |
·纳米结构概述 | 第11-16页 |
·纳米结构的简介 | 第11-12页 |
·纳米结构的性质 | 第12页 |
·空心纳米结构的简介 | 第12页 |
·空心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12-16页 |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在电催化中的应用与探讨 | 第16-21页 |
·纳米材料催化剂的组分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7页 |
·催化剂的纳米结构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催化剂载体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8-21页 |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24-32页 |
·实验药品及装置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 | 第25-2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2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6页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 第26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6-27页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HR-TEM) | 第2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 | 第27-28页 |
·拉曼(Raman)光谱 | 第28页 |
·高角度环形暗场 -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 能谱线扫分析(HAADF-STEM-EDS line scan analysis) | 第28-29页 |
·动态光散射(DLS) | 第29页 |
·催化剂化学性能的评价 | 第29-32页 |
·电极体系 | 第29-30页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0页 |
·计时电流测试(CA) | 第30页 |
·加速老化实验(ADT) | 第30-32页 |
第3章 PtPdCu三元空心纳米结构的合成与机理分析 | 第32-48页 |
·引言 | 第32-34页 |
·物质迁移的“通道”对纳米空心结构形成的作用 | 第32-33页 |
·微乳液法在合成纳米颗粒上的应用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PtPdCu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4页 |
·PtPdCu空心结构与不完全空心结构的合成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W18O49棒状纳米结构负载Pt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第48-64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W18O49载体的合成 | 第49-50页 |
·Pt/W_(18)O_(49)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W18O49与Pt/W_(18)O_(49)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50-53页 |
·氧化价态分析 | 第53-55页 |
·Pt/W_(18)O_(49)的电催化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电催化过程的CO清除伏安特性研究 | 第59页 |
·甲醇电催化氧化过程中Pt/W_(18)O_(49)协同效应分析 | 第59-60页 |
·Pt/W_(18)O_(49)催化剂电催化稳定性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