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11页 |
·地下结构的振动特点和抗震设计 | 第11-13页 |
·振动特点 | 第11页 |
·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抗震设计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8页 |
·课题的引出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目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岩土工程中抗震分析的有限差分解法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介绍 | 第18-19页 |
·FLAC3D分析的原理 | 第19-22页 |
·三维导数的有限差分 | 第19-20页 |
·节点的平衡方程 | 第20-21页 |
·本构方程 | 第21页 |
·有限差分求解计算 | 第21-22页 |
·动力分析的几个重要方面 | 第22-27页 |
·本构模型 | 第22-25页 |
·Mohr-Coulomb本构模型 | 第22-25页 |
·边界条件 | 第25-27页 |
·粘性边界 | 第25页 |
·自由场边界 | 第25-27页 |
第3章 含水率对于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页 |
·含水率对粘性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27-29页 |
·含水率对静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含水率对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影响 | 第28页 |
·土体中含水率对土体密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最佳含水率的判定 | 第29页 |
·含水率对地下结构与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29-36页 |
·算例中的参数 | 第29-30页 |
·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4章 地下水位改变对地下结构及土体的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基本模型 | 第36-39页 |
·水对于土的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7-39页 |
·地下结构及土体的动力响应 | 第39-47页 |
·对于土体孔压比和孔隙压力演化的影响 | 第39-43页 |
·对于结构加速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对于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5章 在可液化场地下不同因素对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48-63页 |
·引言 | 第4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Finn本构模型的应用 | 第48-49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49-50页 |
·不同截面形式对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的截面形式及网格划分 | 第50-52页 |
·在kobe波作用下不同截面形式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52-55页 |
·关于平面剪切应力的研究 | 第52-53页 |
·关于Mises力的研究 | 第53-55页 |
·双方向地震波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地震波的影响 | 第56-58页 |
·液化场地下模拟结果的表达 | 第58-62页 |
·本构模型的改进 | 第58-62页 |
·仿真技术的应用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