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氮沉降的变化形势 | 第10页 |
·研究级联效应的必要性 | 第10页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大气氮沉降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长期氮素添加对食草动物适口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长期氮素添加对植物氮素利用方式的影响 | 第14-15页 |
·长期氮素添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科学问题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研究地概况与样地选择 | 第19-21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9-20页 |
·地理特征 | 第19-20页 |
·土壤状况 | 第20页 |
·植被状况 | 第20页 |
·样地布设和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3. 长期氮素添加对食草昆虫适口性的影响 | 第21-32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植物性状测定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29页 |
·氮浓度、氮形态和植物丰富度对门源草原毛虫丰富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物种、氮浓度和氮形态对门源草原毛虫取食行为和叶片N含量的影响 | 第25-29页 |
·氮浓度和氮形态对四个功能群植物丰富度的影响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氮素调节的叶片N含量的变化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缺乏影响 | 第30页 |
·氮调节的植物物种组成的变化对门源草原毛虫丰富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长期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氮利用方式的影响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同位素示踪实验 | 第33页 |
·取样和测量 | 第33页 |
·N吸收速率和相对N形态偏好 | 第33-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40页 |
·氮素添加对氮吸收的影响 | 第34-38页 |
·氮素添加对相对氮形态偏好的影响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长期氮素添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42-47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设计 | 第42-43页 |
·室内分析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5页 |
·氮形态和氮浓度在物种水平上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氮浓度和氮形态在群落水平上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4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