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 本文的两点说明 | 第8-9页 |
一、认定标准之一:主体行为能力欠缺 | 第9-13页 |
(一) 现行法的规定 | 第9-10页 |
(二)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第10-12页 |
1.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 | 第10-11页 |
2.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精神智力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 第11-12页 |
(三) 小结 | 第12-13页 |
二、认定标准之二:意思表示不健全 | 第13-21页 |
(一) 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之辨析 | 第13页 |
(二)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 | 第13-15页 |
1. 恶意串通之辨析 | 第14-15页 |
2. 第三人利益之辨析 | 第15页 |
3. 小结 | 第15页 |
(三) 通谋虚伪表示之辨析 | 第15-21页 |
1. 通谋虚伪表示的概念 | 第15-16页 |
2. 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认定 | 第16-17页 |
3. 通谋虚伪表示与恶意串通 | 第17-18页 |
4. 通谋虚伪表示与法律规避行为 | 第18-20页 |
5. 小结 | 第20-21页 |
三、认定标准之三:违法性 | 第21-32页 |
(一) 标准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 第21-25页 |
1. 国家利益的辨析 | 第21-23页 |
(1) 国家利益与国企利益 | 第22-23页 |
(2) 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 第23页 |
2. 社会公共利益之辨析 | 第23-24页 |
3. 小结 | 第24-25页 |
(二) 标准之强制性规定 | 第25-32页 |
1. 现行法律规定 | 第25页 |
2. 合同法中强制性规范的界定 | 第25-28页 |
3. 强制性规范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 第28-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四、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