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叶含笑种实性质及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1、引言 | 第14-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植物种子概述 | 第14页 |
·木兰科植物概述 | 第14-15页 |
·含笑属植物概述 | 第15页 |
·植物精油概述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含笑属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亮叶含笑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精油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9页 |
2、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地质及生境特征 | 第20页 |
3、研究方案 | 第20-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4、研究方法 | 第23-32页 |
·种子性状、形态的研究 | 第23-24页 |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第23页 |
·种子重量的测定 | 第23页 |
·种子的结构 | 第23-24页 |
·种子大小的测定 | 第24页 |
·种子组分的研究 | 第24-26页 |
·种子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24-25页 |
·种子脂肪酸的测定 | 第25页 |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和种类的测定 | 第26页 |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 第26-27页 |
·种子活力的测定 | 第26页 |
·种子的催芽与萌发 | 第26-27页 |
·亮叶含笑幼苗生长量的测定 | 第27页 |
·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 | 第27-29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硫代巴比妥酸活性产物(TBARS)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9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提取与品质评价 | 第29-31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提取 | 第29-30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品质评价 | 第30-31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5、结果及分析 | 第32-63页 |
·种子性状、形态的研究 | 第32-34页 |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第32页 |
·种子重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种子的结构 | 第33页 |
·种子大小的测定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种子组分的研究 | 第34-40页 |
·种子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34-35页 |
·种子脂肪酸的测定 | 第35-37页 |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和种类的测定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 第40-43页 |
·种子活力的测定 | 第40-41页 |
·种子的催芽与萌发 | 第41页 |
·含笑幼苗生长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 | 第43-46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 | 第43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硫代巴比妥酸活性产物(TBARS)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45页 |
·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提取与品质评价 | 第46-57页 |
·叶片精油的提取 | 第46-49页 |
·不同器官精油提取条件 | 第49-53页 |
·不同器官精油含量比较 | 第53-54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品质评价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不同器官精油的成分分析 | 第57-63页 |
·成分分析 | 第57-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6、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图 | 第73-77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