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学华文》在雅加达国际学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对象第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3.1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2 新加坡及印尼中学华文教材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雅加达国际学校中学华文课程及教材使用现状第18-24页
        1.4.1 课程现状第18-20页
        1.4.2 教材使用现状第20-22页
        1.4.3 小结第22-24页
2 《中学华文》编排情况分析第24-64页
    2.1 教材简介第24-28页
        2.1.1 编写理念第25页
        2.1.2 编写特点第25-27页
        2.1.3 课程目标第27-28页
    2.2 结构体例分析第28-42页
        2.2.1 单元设置结构分析第28-31页
        2.2.2 课文结构体例分析第31-42页
    2.3 课文主题及选材分析第42-45页
        2.3.1 课文主题第42-43页
        2.3.2 选材分析第43-45页
    2.4 语言要素编排分析第45-48页
        2.4.1 语音编排分析第45-46页
        2.4.2 词汇编排分析第46-47页
        2.4.3 汉字编排分析第47-48页
        2.4.4 语法编排分析第48页
    2.5 技能训练编排分析第48-55页
        2.5.1 阅读训练编排分析第49-50页
        2.5.2 听说训练编排分析第50-53页
        2.5.3 写作训练编排分析第53-55页
    2.6 练习内容与形式分析第55-62页
        2.6.1 课文练习内容与形式分析第55-57页
        2.6.2 作业本练习内容与形式分析第57-62页
    2.7 小结第62-64页
3 《中学华文》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第64-88页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第64-66页
        3.1.1 调查目标第64页
        3.1.2 调查对象第64-65页
        3.1.3 调查方法第65页
        3.1.4 调查内容第65-66页
    3.2 面向教师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第66-75页
        3.2.1 教师对教材的相关认知第66-68页
        3.2.2 教师对《中学华文》的整体评价第68-70页
        3.2.3 教师对《中学华文》内容的评价第70-73页
        3.2.4 教师对《中学华文》结构形式的评价第73-74页
        3.2.5 教师使用《中学华文》的适用性分析第74-75页
    3.3 面向学生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第75-84页
        3.3.1 学生对华语学习的态度第76-78页
        3.3.2 学生对《中学华文》的整体评价第78-80页
        3.3.3 学生对《中学华文》内容的评价第80-83页
        3.3.4 学生对《中学华文》结构形式的评价第83-84页
        3.3.5 学生使用《中学华文》的适用性分析第84页
    3.4 对《中学华文》的综合评价第84-86页
        3.4.1 《中学华文》的优点第84-86页
        3.4.2 《中学华文》的不足之处第86页
    3.5 小结第86-88页
4 中学华文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第88-97页
    4.1 课程目标的思考与建议第88-89页
        4.1.1 课程目标明确化第88-89页
        4.1.2 课程目标本土化第89页
    4.2 教材内容方面的思考与建议第89-94页
        4.2.1 课文主题的思考与建议第89-91页
        4.2.2 语言要素编排的思考与建议第91-92页
        4.2.3 技能训练编排的思考与建议第92-93页
        4.2.4 练习内容的思考与建议第93-94页
    4.3 教材形式方面的思考与建议第94-96页
        4.3.1 结构与体例的思考与建议第94页
        4.3.2 练习形式的思考与建议第94-95页
        4.3.3 配套材料的思考与建议第95页
        4.3.4 整体设计的思考与建议第95-96页
    4.4 小结第96-97页
5 结语第97-100页
    5.1 主要结论第97-99页
    5.2 创新之处第99页
    5.3 论文不足及研究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附录1第103-107页
附录2第107-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砖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性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