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五节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一、城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二、城镇化冲突化解机制的文献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内关于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一、城镇化问题及冲突机制方面 | 第18-19页 |
二、城镇化问题解决思路方面 | 第19-20页 |
三、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化解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四、城镇化过程中协同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城镇化冲突及其化解的相关理论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沿革和理论探索 | 第24-26页 |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特征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的问题和冲突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冲突理论及其研究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多元协同理论 | 第28-30页 |
第五节 模型简介 | 第30-33页 |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30页 |
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方法) | 第30-31页 |
三、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 | 第31-32页 |
四、系统动力学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化解模型构建 | 第33-48页 |
第一节 城镇化利益主体的构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城镇化利益主体冲突规律及其特征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城镇化利益主体冲突的化解机制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主体利益冲突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4页 |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主要的利益冲突 | 第37-39页 |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4页 |
第六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化解模型构建 | 第44-48页 |
一、SVAR模型简介 | 第45-46页 |
二、基于SVAR(k)多变量协同模型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益主体冲突化解实证研究 | 第48-64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对象的确定——以云南省为例 | 第48页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主体利益冲突化解模型运用 | 第48-60页 |
一、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冲突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二、冲突协同化解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9页 |
三、利益冲突协同化解模型求解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完善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主体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建议 | 第60-64页 |
一、建立完善的新型城镇化主体冲突指标体系机制 | 第60-61页 |
二、完善协同化解主体利益冲突模型的定量分析 | 第61-62页 |
三、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