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可用性综合评估体系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手机可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可用性的定义 | 第12-14页 |
·可用性原则 | 第14-15页 |
·手机可用性的测量方式 | 第15-19页 |
·Kano 质量模型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研究构思 | 第22-28页 |
·以往研究总结 | 第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材料和工具 | 第23-26页 |
·实验任务材料 | 第23-26页 |
·手机可用性问卷 | 第26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28-50页 |
·实验一:手机可用性清单的建构 | 第28-32页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实验二:不同的清单类型在可用性评估上的差异 | 第32-37页 |
·实验目的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实验三:不同方法评估手机可用性的比较 | 第37-48页 |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实验讨论 | 第44-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一 | 第56-59页 |
附录二 | 第59-63页 |
附录三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