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攻》: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播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3. 研究意义和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墨攻》的主题意蕴 | 第12-20页 |
| ·对墨家思想的表达 | 第12-16页 |
| ·兼爱与平民情怀 | 第12-13页 |
| ·非攻与反战思想 | 第13-14页 |
| ·尚贤与人才情结 | 第14页 |
| ·非命与奋斗观念 | 第14-15页 |
| ·节用与尚俭理念 | 第15-16页 |
| ·对墨家文化的建构 | 第16-20页 |
| ·魅力的个性化 | 第16页 |
| ·和平的悲壮化 | 第16-17页 |
| ·兼爱的个人化 | 第17-18页 |
| ·英雄的平民化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墨攻》的艺术表达 | 第20-34页 |
| ·暴力美学的体现 | 第20-26页 |
| ·视听效果的奇观化 | 第20-24页 |
| ·表达模式的风格化 | 第24-25页 |
| ·叙事内容的喜剧化 | 第25-26页 |
| ·意境理论的运用 | 第26-30页 |
| ·雄浑之美 | 第27-28页 |
| ·清冷之美 | 第28-30页 |
| ·悲剧美学的渲染 | 第30-34页 |
| ·对生命困境的超越 | 第30-31页 |
| ·阳刚与阴柔之美的消隐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墨攻》的文化传播 | 第34-45页 |
| ·商业大片的定位 | 第34-39页 |
| ·演员阵容与制作团队的明星化 | 第34-37页 |
| ·原著广泛的受众面 | 第37-38页 |
| ·情节设置的观赏性 | 第38-39页 |
| ·亚洲形象的丰富 | 第39-45页 |
| ·为什么是墨子? | 第40-42页 |
| ·亚洲合拍电影的典范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