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过程 | 第16-26页 |
·萌芽阶段 | 第16-19页 |
·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 第16-17页 |
·博士论文——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自由 | 第17-19页 |
·形成阶段 | 第19-23页 |
·《莱茵报》:理论的唯一意义是用于批判 | 第19-20页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自由观的起点 | 第20-21页 |
·《德法年鉴》:转向共产主义自由观的标志 | 第21页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自由劳动理论的概念 | 第21-23页 |
·成熟阶段 | 第23-25页 |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背景中的人的自由 | 第23-24页 |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人的自我实现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马克思自由观概述 | 第26-37页 |
·马克思自由观 | 第26-31页 |
·自由的涵义 | 第26-27页 |
·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理解 | 第27-31页 |
·马克思自由观的原则 | 第31-33页 |
·主体性的原则 | 第31页 |
·客体性的原则 | 第31-32页 |
·实践性的原则 | 第32-33页 |
·马克思自由观的实现 | 第33-36页 |
·实践是实现自由的途径 | 第33-34页 |
·必然对自由的限制与支持 | 第34-35页 |
·唯物史观对于实现自由的意义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 | 第37-50页 |
·马克思自由观对西方其它自由观的影响 | 第37-41页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影响 | 第37-39页 |
·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政治自由观的影响 | 第40页 |
·对后现代主义自由观的影响 | 第40-41页 |
·马克思自由观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引 | 第41-49页 |
·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指引 | 第41-42页 |
·对经济建设的现实指引 | 第42-43页 |
·对政治建设的现实指引 | 第43-45页 |
·对文化建设的现实指引 | 第45-46页 |
·对社会建设的现实指引 | 第46-47页 |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指引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