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艺术继承与创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9页 |
| 第一章 现实主义与兔子系列 | 第9-21页 |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理论界定 | 第9-14页 |
| 一 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 第9-11页 |
| 二 现实主义的典型性 | 第11-12页 |
| 三 现实主义的历史性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现实”的“兔子” | 第14-21页 |
| 一 重现昨日的兔子系列 | 第14-16页 |
| 二 典型的“兔子” | 第16-19页 |
| 三 历史中的“兔子”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现实主义成长小说与兔子系列 | 第21-32页 |
|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成长小说略述 | 第21-26页 |
| 一 现实主义成长小说的理论界定 | 第21-24页 |
| 二 经典现实主义成长小说的历史回顾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兔子”的“成长” | 第26-32页 |
| 一 精神的寄予 | 第27-28页 |
| 二 内心的成熟 | 第28-30页 |
| 三 传统的回归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兔子系列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 | 第32-39页 |
| 第一节 兔子系列中的现代情感 | 第32-34页 |
| 第二节 兔子系列中的现代艺术手法 | 第34-39页 |
| 一 意识流手法的融入 | 第35-37页 |
| 二 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的交织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兔子系列对传统成长小说的超越 | 第39-45页 |
| 第一节 成长方式的转变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性爱”与“宗教”的思考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完美结局的“消解”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一: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