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观察 | 第9-21页 |
一、 调查资料 | 第9-10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 观察方法 | 第10页 |
三、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11-19页 |
(一) 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 第11页 |
(二) 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 | 第11-12页 |
(三) 不同年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第12-14页 |
(四)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第14-15页 |
(五) 不同病程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第15-16页 |
(六) 不同病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第16-18页 |
(七) 不同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第18-19页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一) 阴虚质和气虚质是发生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主要体质 | 第19页 |
(二)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页 |
(三)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四)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体质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五)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体质类型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六)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21页 |
文献回顾 | 第21-26页 |
一、 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第21-23页 |
(一) 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第21-22页 |
(二) 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第22-23页 |
二、 中医体质学说 | 第23-26页 |
(一)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 第23页 |
(二) 体质学说的发展 | 第23-24页 |
(三) 中医体质学说的现代应用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录 | 第30-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