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一、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的新转向并进入公众视野 | 第11-12页 |
| 二、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意义重大且当前研究不够 | 第12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一、 国内外关于毕业演讲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 二、 关于演讲的内涵与社会意义的研究 | 第14-16页 |
| 三、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一、 选题新颖,以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作为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二、 对新时期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内容与形式作了系统归纳 | 第16-17页 |
| 三、 揭示了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道德教育功能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毕业演讲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学校长的一些著名演讲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之后大学校长的一些著名演讲 | 第19页 |
|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大学校长的一些著名演讲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丰富深刻思想内容 | 第21-31页 |
| 第一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思想内容 | 第21-26页 |
| 一、 阐明教育本质 | 第21-22页 |
| 二、 弘扬大学精神 | 第22-23页 |
| 三、 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 第23页 |
| 四、 提倡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 第23-24页 |
| 五、 要求承担社会使命与责任 | 第24页 |
| 六、 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践行 | 第24-25页 |
| 七、 毕业生感恩的教导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获得成功的若干要素 | 第26-28页 |
| 一、 鲜明的时代性 | 第26-27页 |
| 二、 明确的针对性 | 第27页 |
| 三、 文辞的简洁性 | 第27页 |
| 四、 观点的震撼性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容易出现的缺陷与问题 | 第28-31页 |
| 一、 新时期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 第28-29页 |
| 二、 对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几点建议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表现形式 | 第31-35页 |
| 第一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语言特点 | 第31-33页 |
| 一、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 第32-33页 |
| 二、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 第33页 |
| 三、 气势雄浑,含蓄隽永 | 第33页 |
| 第二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修辞特点 | 第33-35页 |
| 一、 修辞生动形象 | 第34页 |
| 二、 节奏抑扬顿挫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的德育功能 | 第35-42页 |
| 第一节 德育功能的基本内涵 | 第35-37页 |
| 一、 个体性功能 | 第35-36页 |
| 二、 教育性功能 | 第36页 |
| 三、 社会性功能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具有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第37-38页 |
| 一、 提高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安身立命 | 第37页 |
| 二、 加强修炼道德品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全面发展 | 第37-38页 |
| 三、 倡导社会美德鼓励大学生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 第38页 |
| 第三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具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 第38-39页 |
| 一、 教人学会做人 | 第38页 |
| 二、 教人学会做事 | 第38-39页 |
| 三、 教人服务社会 | 第39页 |
| 第四节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具有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 第39-42页 |
| 一、 政治功能 | 第39-40页 |
| 二、 经济功能 | 第40页 |
| 三、 文化功能 | 第40-41页 |
| 四、 生态功能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