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茉莉花形态、分布及其应用 | 第11页 |
·茉莉花形态、分布 | 第11页 |
·茉莉花作用及其应用 | 第11页 |
·茉莉花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植物花色的研究 | 第12-16页 |
·花色简述 | 第12页 |
·花色的形成机理及其物质基础 | 第12-14页 |
·花色素苷代谢途径 | 第14-15页 |
·DFR基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DFR结构基因的研究进展与系统进化 | 第16页 |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福建茉莉花无菌株系的建立 | 第18-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材料 | 第18-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19-2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的处理 | 第20-21页 |
·外植体诱导 | 第21页 |
·培养条件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不同消毒时间对茉莉花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影响 | 第21-22页 |
·光照、品种及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对茉莉花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不同的植物激素对茉莉花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5-26页 |
·KT与NAA/I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茉莉花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6-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外植体消毒时间及品种的选择 | 第29页 |
·培养环境对茉莉花无菌株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对茉莉花无菌株系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的植物激素对茉莉花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30页 |
·KT与NAA/I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茉莉花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茉莉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继代保持 | 第32-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植物组织材料 | 第32页 |
·诱导及继代培养基 | 第32-3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外植体处理 | 第33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33页 |
·愈伤组织继代增殖 | 第33页 |
·愈伤组织受体材料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33-34页 |
·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 | 第34页 |
·数据统计及处理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茉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4-35页 |
·外植体类型对茉莉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培养条件对茉莉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5页 |
·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 | 第35-37页 |
·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5-36页 |
·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对其继代保持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两种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对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7页 |
·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保持 | 第37页 |
·JC2型愈伤组织的抗生素适宜浓度的选择 | 第37-40页 |
·头孢霉素适宜浓度的选择 | 第37-38页 |
·潮霉素适宜浓度的选择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茉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0-41页 |
·茉莉花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 第41页 |
·JC2型愈伤组织的抗生素适宜浓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刺葡萄DF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材料 | 第42-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2-4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43页 |
·试剂 | 第43页 |
·仪器 | 第43页 |
·引物 | 第43页 |
·生物信息分析的相关软件及网站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总RNA提取 | 第44页 |
·RT-PCR | 第44页 |
·目的片段PCR扩增 | 第44-45页 |
·目的片段割胶回收 | 第45页 |
·重组连接 | 第45页 |
·载体连接及转化试验 | 第45页 |
·阳性克隆子的PCR验证 | 第45-46页 |
·测序及结果比对 | 第46页 |
·刺葡萄DFR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刺葡萄愈伤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46页 |
·刺葡萄愈伤组织DFR基因的克隆 | 第46-49页 |
·刺葡萄DF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8页 |
·刺葡萄DFR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50-51页 |
·刺葡萄DFR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51-52页 |
·刺葡萄DFR基因序列理化性质及亲疏水性预测分析 | 第52-53页 |
·刺葡萄DFR基因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 | 第53-54页 |
·刺葡萄DFR基因的跨膜结构预测分析 | 第54-55页 |
·刺葡萄DFR基因磷酸化位点和保守结构域的预测分析 | 第55-56页 |
·刺葡萄DFR基因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卷曲螺旋的预测分析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RNA提取 | 第58页 |
·刺葡萄DFR基因的克隆的分析 | 第58-5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9-60页 |
第五章 pCAMBIA1302-35S-DFR-NOS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0-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材料 | 第60-61页 |
·植物材料及所用菌株和质粒 | 第60页 |
·培养基 | 第60页 |
·试剂 | 第60页 |
·仪器 | 第60-61页 |
·PCR引物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4页 |
·目的条带的克隆 | 第61-62页 |
·pCAMBIA1302-35S-DFR-NOS载体构建 | 第62-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PCR产物鉴定及双酶切 | 第64-66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6-68页 |
·pCAMBIA1302-35S载体构建 | 第66-67页 |
·pCAMBIA1302-35S-DFR载体构建 | 第67页 |
·pCAMBIA1302-35S-DFR-NOS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7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示意图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烟草瞬时表达及JC2型愈伤组织转化 | 第69-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5页 |
·材料 | 第69-71页 |
·植物材料及所用菌株和质粒 | 第69-70页 |
·培养基 | 第70页 |
·试剂 | 第70-71页 |
·仪器 | 第71页 |
·PCR引物 | 第71页 |
·方法 | 第71-75页 |
·质粒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71-73页 |
·烟草的瞬时表达 | 第73页 |
·茉莉花愈伤组织转化 | 第73-74页 |
·茉莉花抗性愈伤组织检测 | 第74-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转化后农杆菌EHA105检测 | 第75-76页 |
·转化后农杆菌PCR检测 | 第75页 |
·转化后农杆菌GFP检测 | 第75-76页 |
·烟草瞬时表达GFP检测 | 第76页 |
·茉莉愈伤组织的转化及其筛选继代 | 第76-77页 |
·茉莉花抗性愈伤组织GFP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77-78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 | 第78-79页 |
·SDS-PAGE检测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