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整体预紧双层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样机研制与性能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引言第10页
   ·六维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第10-16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6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六维力传感器结构模型的确定第18-28页
   ·引言第18页
   ·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8-21页
     ·整体预紧双层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结构特点第18-19页
     ·整体预紧双层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静力映射矩阵第19-21页
   ·六维力传感器结构参数的确定第21-27页
     ·基于任务模型的传感器承载能力分析第21-24页
     ·样机结构参数第24-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六维力传感器样机结构设计第28-44页
   ·引言第28页
   ·重要零部件设计第28-34页
     ·预紧平台设计第29页
     ·定平台设计第29-30页
     ·测力平台与连接法兰设计第30-31页
     ·筒型支承设计第31-32页
     ·分支杆设计第32-33页
     ·加载帽设计第33-34页
   ·传感器材料的选择第34-35页
   ·传感器整体结构模型第35页
   ·传感器量程规划第35-37页
   ·重要零部件校核第37-43页
     ·加载帽校核第38-39页
     ·连接法兰校核第39-41页
     ·筒型支承校核第41页
     ·球头球窝接触强度校核第41-42页
     ·预紧螺栓校核第42-43页
   ·传感器样机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六维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有限元分析第44-62页
   ·引言第44-45页
   ·六维力传感器模态分析第45-49页
     ·模态分析基础第45页
     ·模态分析过程第45-47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47-49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第49-53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础第49-50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过程第50-52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第52-53页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第53-55页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第55-61页
     ·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第55-56页
     ·频域动态性能指标第56页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第56-58页
     ·动态性能指标的数值计算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标定台结构设计第62-74页
   ·引言第62页
   ·六维力传感器标定方法的研究第62-63页
     ·静态性能标定方法的研究第62-63页
     ·动态性能标定方法的研究第63页
   ·加载方案的确定第63-66页
   ·标定台结构确定第66-72页
     ·重要零部件设计第66-69页
     ·标定台架刚度校核第69-72页
   ·标定台实体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导航中的拥塞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