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地域适宜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评价方法的概述 | 第12-14页 |
·现有的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地源热泵的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适宜性评价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8-30页 |
·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概述 | 第18-21页 |
·浅层地热能的概念 | 第18页 |
·浅层地热能资源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 第18-21页 |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 第21-26页 |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概况 | 第21-24页 |
·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适宜性指标 | 第24-25页 |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专家咨询问卷 | 第25页 |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 第25-26页 |
·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 第26-30页 |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概况 | 第26-28页 |
·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适宜性指标 | 第28-29页 |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指标—专家咨询问卷 | 第29页 |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指标的确定 | 第29-30页 |
3. 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体系的确定 | 第30-48页 |
·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 | 第30-31页 |
·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的创新 | 第30页 |
·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的原则 | 第30-31页 |
·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的类型 | 第31页 |
·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3页 |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1-32页 |
·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40页 |
·评价要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专家咨询问卷 | 第34-3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 | 第37-38页 |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分区级别与综合指数 | 第38页 |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38-40页 |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8页 |
·评价要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专家咨询问卷 | 第41-43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3-44页 |
·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 | 第44-45页 |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分区级别与综合指数 | 第45页 |
·土壤源热泵适宜性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45-48页 |
4. 夏热冬冷地区的综合案例分析 | 第48-63页 |
·河南省南部浅层地热能的资源特征 | 第48-55页 |
·驻马店市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概况 | 第48-52页 |
·驻马店市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宜性评价 | 第52-55页 |
·江西省浅层地热能的资源特征 | 第55-60页 |
·景德镇市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概况 | 第55-57页 |
·景德镇市地源热泵系统的适宜性评价 | 第57-60页 |
·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地域适宜性评价结果 | 第60-63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1)确定了研究区地源热泵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 第63页 |
(2)建立了地源热泵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 | 第63页 |
(3)绘制了适宜性分区表 | 第63页 |
(4)资源状况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1)进一步完善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体系 | 第63-64页 |
(2)建议进一步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地质勘察工作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