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中低温煤焦油 | 第10-12页 |
| ·中低温煤焦油的来源 | 第10-11页 |
| ·中低温煤焦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 第11页 |
| ·中低温煤焦油国内外加工利用概况 | 第11-12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 第12-17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来源及性质 | 第12-16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沥青树脂 | 第17-21页 |
| ·沥青树脂的概述 | 第17-18页 |
| ·沥青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 ·沥青树脂的结构特性 | 第19-20页 |
| ·沥青树脂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3-30页 |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树脂的合成 | 第24-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树脂的性能测定方法 | 第26-30页 |
| ·软化点的测定 | 第26页 |
| ·甲苯不溶物的测定 | 第26页 |
| ·喹啉不溶物的测定 | 第26页 |
| ·结焦值的测定 | 第26页 |
| ·粘结强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 ·TG 和 DTG 分析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2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27页 |
| ·偏光显微镜表征 | 第27-28页 |
| ·XRD 表征 | 第28-30页 |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61页 |
| ·单因素合成条件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树脂性质影响的研究 | 第30-35页 |
| ·催化剂量的考察 | 第30-31页 |
| ·交联剂量的考察 | 第31-33页 |
| ·反应温度的考察 | 第33-34页 |
| ·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34-35页 |
|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 ·软化点的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 ·结焦值的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 ·β树脂的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及沥青树脂粘结强度的研究 | 第42-45页 |
| ·镁砂的不同配比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 ·不同测定温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与沥青树脂产品的 TG 和 DTG 分析 | 第45-48页 |
| ·沥青树脂的结构表征 | 第48-53页 |
| ·FT-IR 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49-53页 |
| ·热转化产物性能的研究 | 第53-61页 |
| ·热转化后半焦的性能表征 | 第54-56页 |
| ·焙烧后焦炭的性能表征 | 第56-61页 |
| 4.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