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中辣椒素类成分的分离及辣椒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辣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辣椒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 | 第9-13页 |
·生物碱类 | 第9-10页 |
·酯类 | 第10页 |
·萜类 | 第10-11页 |
·苯丙素类 | 第11页 |
·黄酮类物质 | 第11-12页 |
·甾类 | 第12页 |
·其他类物质 | 第12-13页 |
·辣椒素类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3-16页 |
·镇痛作用 | 第13页 |
·抗癌作用 | 第13-14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4页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第14-15页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5页 |
·减肥作用 | 第15页 |
·抗菌、杀虫作用 | 第15页 |
·抗疲劳作用 | 第15-16页 |
·其它作用 | 第16页 |
·辣椒素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辣椒素类物质辣味的感官测定法 | 第16页 |
·辣椒素类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 | 第16页 |
·辣椒素类物质的仪器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发展前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辣椒的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鉴定 | 第18-38页 |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展开剂系统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提取和分离 | 第19页 |
·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19-31页 |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 | 第19-24页 |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 | 第24-27页 |
·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 第27-30页 |
·化合物Ⅳ的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8页 |
第三章 含量测定 | 第38-56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辣椒中四种单体化合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变化 | 第38-43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8-39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9-4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0-41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41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6页 |
第四章 辣椒素类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56-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辣椒素类提取物对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 | 第57页 |
·辣椒素类提取物对肝癌H22的抑制作用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辣椒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 第59-66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辣椒提取物的制备 | 第59页 |
·供试菌株的制备 | 第59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59页 |
·抑菌实验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5页 |
·三种辣椒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 第60-61页 |
·辣椒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 | 第61页 |
·浓度、pH值、温度对辣椒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61-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化学成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66页 |
·含量测定分析结果 | 第66页 |
·抗肿瘤实验结果 | 第66页 |
·抑菌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