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劳务派遣的概述 | 第12-17页 |
| ·劳务派遣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劳务派遣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 ·劳务派遣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 ·劳务派遣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 ·劳务派遣主体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14-17页 |
| ·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的法律关系 | 第14-15页 |
| ·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法律关系 | 第15页 |
|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的介绍 | 第17-22页 |
| ·美国劳务派遣制度 | 第17-18页 |
| ·德国劳务派遣制度 | 第18-19页 |
| ·日本劳务派遣制度 | 第19-22页 |
| 第四章 中国现行劳务派遣制度的分析 | 第22-31页 |
|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概况 | 第22-23页 |
|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23-27页 |
| ·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不完备 | 第23-25页 |
| ·逆向劳务派遣现象严重 | 第25页 |
| ·跨地区劳务派遣存在弊端 | 第25-26页 |
| ·被派遣劳动者消极就业 | 第26-27页 |
|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 ·传统劳动保护制度已不足以规范劳务派遣 | 第27-28页 |
| ·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相对滞后 | 第28-29页 |
| ·劳务派遣单位的社会定位和自我定位的冲突 | 第29页 |
| ·用工单位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 第29-30页 |
| ·异化劳动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完善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思考 | 第31-44页 |
| ·劳务派遣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31-35页 |
| ·对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信用评级 | 第31-32页 |
| ·对行业进行列举性规范 | 第32-33页 |
| ·防止就业歧视,保证同工同待遇 | 第33-34页 |
| ·明确雇主责任 | 第34-35页 |
| ·充分发挥政府的功效 | 第35-37页 |
| ·专门劳务派遣法的制定 | 第35-36页 |
| ·地方政府规章制度的建立 | 第36页 |
| ·建立合理的政府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7-39页 |
| ·明确社会保险缴纳标准 | 第37-38页 |
| ·提高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的灵活性 | 第38-39页 |
| ·提升被派遣劳动者的地位 | 第39-44页 |
| ·加强被派遣劳动者的教育和技能培训 | 第39-40页 |
| ·建立被派遣劳动者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 ·建立专业的劳务派遣工会 | 第41-42页 |
| ·签订集体合同提高被派遣劳动者的待遇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详细摘要 | 第5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