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

审美经验的凸显--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阅读美学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28页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第15-21页
  (一) 研究对象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20页
  (三) 研究意义第20-21页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第21-2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三) 研究述评第24页
 三、本文的思路和框架第24-28页
第一章 阅读的自觉:阅读美学的理论起点第28-66页
 第一节 阅读和导读第29-43页
  一、评点与阅读第29-35页
  二、评点与导读第35-43页
 第二节 文本意识的自觉第43-53页
  一、文学性:评点的对象第43-46页
  二、细读:评点的方法第46-49页
  三、形式:评点的重心第49-52页
  四、对话:评点的旨归第52-53页
 第三节 读者精神的兴起第53-66页
  一、读者的阅读审美经验第53-55页
  二、作为“知音”的读者第55-58页
  三、“评”与“改”第58-62页
  四、对话“接受美学”第62-66页
第二章 阅读之“乐”:阅读美学的生成语境第66-100页
 第一节 通俗文学的繁荣第67-78页
  一、明清小说的出版和传播第67-71页
  二、明清小说的读者群体第71-78页
 第二节 娱乐精神的勃兴第78-89页
  一、末世的绝望与逃遁第78-82页
  二、心学理论与文人性情第82-85页
  三、市民文化与享乐心态第85-89页
 第三节 阅读即审美第89-100页
  一、阅读之“乐”第89-95页
  二、小说话语权的确立第95-100页
第三章 阅读范式的构建:审美经验的主体维度第100-132页
 第一节 理想的读者第101-112页
 第二节 阅读过程:读者的时间维度第112-123页
  一、评点者与意想中的读者第113-116页
  二、阅读进行式与阅读完成式第116-118页
  三、一气读之与阅读的间断第118-120页
  四、一次性阅读与反复细读第120-123页
 第三节 阅读方法:读者的空间维度第123-132页
  一、阅读环境与审美经验第123-125页
  二、阅读方式与审美经验第125-132页
第四章 小说理论的探讨:审美经验的文本维度第132-168页
 第一节 文本叙述与阅读快感第133-146页
  一、叙述结构与阅读快感第133-139页
  二、叙述节奏与阅读快感第139-143页
  三、叙述视角与阅读快感第143-146页
 第二节 人物形象理论与阅读快感第146-156页
  一、人物之“美”第146-149页
  二、人物认同的模式第149-153页
  三、人物与环境第153-156页
 第三节 小说语言与阅读快感第156-168页
  一、叙述语言第157-161页
  二、人物语言第161-164页
  三、特殊语言第164-168页
第五章 审美经验的超越:明清小说评点的理论诉求第168-202页
 第一节 从求“乐”到求“知”第169-179页
 第二节 审美趣味的净化:美与道德第179-191页
  一、“逐奇”与“尚实”第179-181页
  二、仁:至德要道第181-183页
  三、“情”与“淫”第183-186页
  四、“暴力”与“侠”第186-188页
  五、审美化的道德第188-191页
 第三节 小说审美与意识形态第191-202页
结论 明清小说评点的当代启示第202-213页
 一、小说评点的形式特征第202-207页
 二、小说评点的当代意义第207-210页
 三、小说评点的当代命运第210-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19页
致谢第219-220页
个人简历和学术成果第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赖尔的行为主义研究
下一篇:天台智者大师圆融哲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