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儒家诚信思想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导言第11-15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3页
   ·文章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2章 儒家诚信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第15-25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起源、发展第15-17页
     ·远古诚信思想的萌芽时期第15页
     ·先秦、秦汉之际诚信思想的基本形成第15-17页
     ·宋元明清儒家诚信思想的完善第17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内涵第17-20页
     ·“诚”之意蕴第18-19页
     ·“信”之含义第19-20页
     ·“诚信”之基本内涵第20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意义第20-23页
     ·诚信是立身之本第21页
     ·诚信是交友之道第21-22页
     ·诚信是立业之基第22页
     ·诚信是治国之要第22-23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第23-25页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等级观念第23-24页
     ·重诺言、轻契约第24页
     ·重自律、轻他律第24-25页
第3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33页
   ·当代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大学生政治诚信的缺失第25-26页
     ·大学生学习诚信的缺失第26页
     ·大学生生活诚信的缺失第26页
     ·大学生经济诚信的缺失第26-27页
     ·大学生求职诚信的缺失第27-28页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8-33页
     ·社会环境因素第28-29页
       ·传统道德文化的消极影响第28页
       ·当代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第28页
       ·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第28-29页
       ·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完善第29页
     ·学校教育因素第29-30页
       ·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第29-30页
       ·诚信教育方式缺乏多样化第30页
       ·诚信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第30页
       ·部分教师诚信形象失范第30页
     ·家庭教育因素第30-31页
       ·家庭诚信教育方式不当第31页
       ·家长自身诚信行为失范第31页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31-33页
       ·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第31-32页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第32页
       ·大学生诚信认知偏差第32-33页
第4章 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与转换第33-36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第33-34页
     ·诚信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第33页
     ·诚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33页
     ·诚信在现代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第33-34页
     ·诚信在现代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第34页
   ·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转换第34-36页
     ·由限于熟人关系的个别信任转换为社会成员的普遍信任第34-35页
     ·从重义轻利转换到义利兼顾第35页
     ·从自律至上转换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第35-36页
第5章 汲取儒家诚信思想精华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第36-46页
   ·优化社会诚信环境第36-37页
     ·大力培养公民诚信道德意识第36页
     ·强化社会诚信舆论环境第36-37页
     ·健全诚信保障制度第37页
   ·加强大学生的高校诚信教育第37-44页
     ·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第37-39页
     ·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第39-41页
     ·创建大学生诚信校园环境第41-42页
     ·建立大学生诚信约束机制第42-44页
   ·加强大学生的家庭诚信教育第44-45页
     ·建立家庭诚信示范教育机制第44页
     ·促进家长与子女、学校的沟通、联络机制第44-45页
   ·加强大学生诚信自律教育第45-46页
第6章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粉煤灰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研究
下一篇:抑郁和高脂大鼠主动脉p-p38MAPK和COX-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