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 ·金属氧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及异构体 | 第8-10页 |
| ·同多酸阴离子异构体 | 第9页 |
| ·杂多酸阴离子异构体 | 第9-10页 |
| ·金属氧簇化合物的应用 | 第10-12页 |
| ·多硼钒氧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 | 第12-19页 |
| ·多硼钒氧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方法 | 第19-20页 |
| ·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 ·熔融法 | 第19页 |
| ·水热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 ·实验表征 | 第20页 |
| ·谱学分析 | 第20页 |
| ·性能测试 | 第20页 |
| ·选题依据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2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2页 |
| ·合成方法 | 第22-24页 |
| ·水热合成规律的探讨 | 第24-26页 |
|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26-31页 |
|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26页 |
| ·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解析 | 第26-30页 |
| ·化合物结构图的绘制 | 第30-31页 |
| ·实验表征 | 第31-32页 |
| ·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FTIR) | 第31页 |
| ·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UV-DRS) | 第31页 |
|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1页 |
|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的测定 | 第3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晶体结构的描述和讨论 | 第32-53页 |
| ·包含V_6B_(20)簇单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2-42页 |
| ·[Li(H_2O)]_2{[Li(H_2O)]_3[V_6B_(20)O_(39)(OH)_(11)])(H_2O)_21的晶体结构 | 第33-35页 |
| ·(enH)_2(enH_2)_2{Cs_2(H_2O)[V_6B_(20)O_(42)(OH)_8]}(H_2O)_(2.5)2的晶体结构 | 第35-37页 |
| ·{Cs_3(H_2O)_8[V_6B_(20)O_(37)(OH)_(13)]}(H_2O)_(11.5)3的晶体结构 | 第37-39页 |
| ·{[Li(enH)_2(H_2O)_2][Li(H_2O)_2]_2[V_6B_(20)O_(39)(OH)_(11)]}(H_2O)_64的晶体结构 | 第39-42页 |
| ·包含V_(12)B_(18)簇单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2-46页 |
| ·{Cs_6(H_2O)_9[V_(12)B_(18)O_(52)(OH)_8]}(H_2O)_(14)5的晶体结构 | 第42-44页 |
| ·[Co(en)_3]_8[V_(12)B_(18)O_(54)(OH)_6]_2(H_2O)_(50)6的晶体结构 | 第44-46页 |
| ·包含V_(12)B_(16)簇单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 ·{Na(H_2O)_2[V_(12)B_(16)O_(50)(OH)_8]}(H_3O)_8(H_2O)_(15)7的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 ·包含分立型钒氧簇阴离子[V_4O_(12)]~(4-)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9-51页 |
| ·[Ni(2,2-bipy)_3]_2[V_4O_(12)](H_2O)_98的晶体结构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表征和谱学分析 | 第53-70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53-5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7页 |
|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 第57-65页 |
| ·温度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 第59-62页 |
| ·磁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 第62-64页 |
|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小结 | 第64-65页 |
| ·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65-67页 |
| ·热重分析 | 第67-69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量子化学计算 | 第70-73页 |
| ·计算方法 | 第7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 第六章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3-76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 附录 | 第85-118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