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 | 第12-18页 |
·政治文明谱系中的政治哲学 | 第12-14页 |
·作为资产阶级理论武器之一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 | 第14-16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际遇 | 第16-18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述评 | 第18-2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研究现状评价及本文有可能的创新 | 第21-23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3-25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缘起与发展 | 第25-38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5-30页 |
·科学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变迁 | 第25-26页 |
·工业革命的驱动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崛起 | 第26-27页 |
·英国激进主义运动 | 第27-28页 |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政治觉醒 | 第28-30页 |
·功利主义的理论渊源 | 第30-32页 |
·伊壁鸠鲁派的“快乐论” | 第30页 |
·休谟的功利思想 | 第30-31页 |
·爱尔维修“唯物主义道德论” | 第31页 |
·哈奇逊的“道德微积分” | 第31-32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家 | 第32-38页 |
·边沁 | 第33-35页 |
·密尔 | 第35-36页 |
·密尔之后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评判标准 | 第38-60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苦与乐 | 第38-46页 |
·“两位主公”的主宰 | 第38-40页 |
·苦乐的分类 | 第40-43页 |
·苦乐的计算 | 第43-45页 |
·密尔对苦乐的修正 | 第45-46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功利 | 第46-51页 |
·“功利”解析 | 第46-48页 |
·功利原理的证明 | 第48-50页 |
·功利原理的政治评判功能 | 第50-51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附加原理:最大幸福主义 | 第51-60页 |
·“最大幸福主义” | 第51-54页 |
·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之间的纽带 | 第54-56页 |
·最大幸福与自我牺牲 | 第56-58页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实质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本质 | 第60-76页 |
·自由主义的“盎格鲁——亚克逊”解释 | 第60-66页 |
·自由主义概述 | 第61-62页 |
·古典自由主义的困境与功利转向 | 第62-64页 |
·功利主义对自由的规定 | 第64-66页 |
·自由的本质 | 第66-69页 |
·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 | 第66-67页 |
·群己界限 | 第67-68页 |
·三类自由 | 第68-69页 |
·个性的自由发展是“福祉的首要要素之一” | 第69-76页 |
·个性与自由 | 第69-71页 |
·个性自由的意义 | 第71-74页 |
·个性自由的评判标准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制度设计 | 第76-94页 |
·政府起源的功利说 | 第76-81页 |
·社会契约论概述 | 第76-78页 |
·功利论者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 | 第78-80页 |
·功利根源说 | 第80-81页 |
·“好”的政府 | 第81-84页 |
·政府的本质 | 第81-82页 |
·好政府的标准 | 第82-83页 |
·君主制是坏的 | 第83-84页 |
·代议制政府是理想的政府形式 | 第84-88页 |
·代议制的内涵 | 第84-86页 |
·民主与代议制 | 第86-87页 |
·代议制政府的弊端及拯救 | 第87-88页 |
·自由映射下与政府权限 | 第88-94页 |
·个人自由的“神圣空间” | 第88-90页 |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第90-91页 |
·政府的适度干预 | 第91-94页 |
第六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评价 | 第94-120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遭受的批判 | 第94-98页 |
·自然主义的谬误:摩尔对功利主义根本理念——“善”的批判 | 第94-95页 |
·正义优先于善: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 第95-97页 |
·其它批判 | 第97-98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价值 | 第98-108页 |
·功利标准的历史合理性 | 第98-100页 |
·“最大幸福”的政治目的 | 第100-101页 |
·公共利益的行政导向 | 第101-104页 |
·代议民主的政治制度 | 第104-106页 |
·自由至上的公民权利 | 第106-108页 |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践误区 | 第108-120页 |
·功利标准的不完备性 | 第108-110页 |
·“唯结果论”的评价机制 | 第110-112页 |
·“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概念的抽象性 | 第112-114页 |
·社会公正的缺失 | 第114-116页 |
·“计算式理性”的非人性化 | 第116-120页 |
第七章 社会主义实践对功利主义的借鉴 | 第120-151页 |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功利主义思想 | 第120-129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功利思想 | 第120-124页 |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比较 | 第124-129页 |
·社会主义功利论的发展 | 第129-140页 |
·马克思主义对功利主义的扬弃 | 第129-133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功利原则具有契合性 | 第133-137页 |
·功利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唯一性 | 第137-140页 |
·社会主义功利论的本质内涵 | 第140-151页 |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功利论的价值诉求 | 第140-143页 |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功利论的道德原则 | 第143-145页 |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功利论的核心理念 | 第145-148页 |
·为人民谋幸福是社会主义功利论的最终目标 | 第148-151页 |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 | 第151-182页 |
·科学发展观框架中功利与公正的互补 | 第151-159页 |
·“物本”与“人本” | 第152-153页 |
·“效率”与“公平” | 第153-155页 |
·“差别”与“平等” | 第155-157页 |
·“强者”与“弱者” | 第157-159页 |
·民生价值取向中的幸福真义 | 第159-166页 |
·民生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 | 第159-161页 |
·“GDP 标准”向幸福指数的转向 | 第161-163页 |
·民生幸福的实现 | 第163-166页 |
·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 第166-173页 |
·公共利益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导向 | 第166-169页 |
·服务性政府的品质 | 第169-171页 |
·服务型政府的权能 | 第171-173页 |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的社会主义民主 | 第173-182页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 第174-176页 |
·社会主义民主中的多数与少数 | 第176-177页 |
·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 第177-180页 |
·公民精神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人格基础 | 第180-182页 |
结语 | 第182-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