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前言 | 第11页 |
·抗原及细胞因子概述 | 第11-13页 |
·抗原和肿瘤抗原 | 第11-12页 |
·细胞因子 | 第12页 |
·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 | 第12-13页 |
·EGFR与肿瘤治疗 | 第13-18页 |
·EGFR及其结构特性 | 第13-14页 |
·EGFR与肿瘤 | 第14-15页 |
·EGFR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 | 第15-16页 |
·EGFR抗体在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肿瘤的靶向治疗 | 第17-18页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 | 第18-21页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义 | 第18页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分类 | 第18页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免疫荧光技术 | 第20-21页 |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 第20页 |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类型 | 第20-21页 |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微球及纳米微球概述 | 第21-22页 |
·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22-24页 |
·淀粉和β环糊精 | 第22-23页 |
·反相微乳液法 | 第23-24页 |
·免疫微球概述 | 第24-27页 |
·免疫微球的结构和性质 | 第25页 |
·免疫微球的主要种类 | 第25-26页 |
·发光免疫微球 | 第25页 |
·磁性免疫微球 | 第25-26页 |
·缓释免疫微球 | 第26页 |
·免疫微球在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7-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29-30页 |
·微乳液水相的配制 | 第29页 |
·微乳液油相的配制 | 第29页 |
·微乳液的配制 | 第29页 |
·微乳液破乳 | 第29-30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生成 | 第30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表征 | 第30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活化 | 第30-31页 |
·环氧基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不同因素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31-35页 |
·环氧氯丙烷用量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氢氧化钠浓度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反应时间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33页 |
·反应温度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因素的正交实验 | 第34-35页 |
·FITC标记EGFR抗体 | 第35-38页 |
·荧光透析液的制备 | 第35页 |
·透析袋的预处理 | 第35页 |
·FITC标记EGFR抗体 | 第35-36页 |
·荧光标记抗体的鉴定 | 第36页 |
·活化环糊精/淀粉复合球交联EGFR抗体 | 第36-38页 |
·荧光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38页 |
·荧光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靶向特性 | 第38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对癌症细胞的免疫特性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表征 | 第39-40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的活化 | 第40-45页 |
·环氧氯丙烷用量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NaOH浓度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时间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43页 |
·反应温度对环氧密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活化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5-46页 |
·FITC标记EGFR抗体的F/P鉴定 | 第45-46页 |
·优化条件下活化的β环糊精/淀粉复合纳米微球与EGFR抗体的交联 | 第46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46-48页 |
·荧光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形态表征分析 | 第46-47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红外表征分析 | 第47-48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的靶向免疫特性 | 第48-53页 |
·荧光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对小鼠EGFR的靶向鉴定 | 第48-49页 |
·抗EGFR β环糊精/淀粉复合微球在癌症中的表达 | 第49-5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