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段落的边界特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前言第15-24页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鲜水河断裂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鲜水河断裂带的研究概况第17-20页
     ·鲜水河断裂带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0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内容及工作量统计第20-2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2页
   ·论文获得的成果及主要创新点第22-24页
1 区域构造特征概况第24-31页
   ·鲜水河断裂带基本地质构造背景第24-26页
   ·鲜水河断裂带地貌发育背景第26-27页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地球物理学背景第27页
   ·鲜水河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第27-28页
   ·鲜水河断裂带深部结构特征第28-31页
2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特征第31-69页
   ·活动断层分段研究现状第31-34页
   ·走滑断裂带分段的研究意义、方法及原则第34-46页
     ·走滑断裂带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第34-35页
     ·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方法第35-43页
     ·走滑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原则第43-46页
   ·鲜水河断裂带几何分段特征第46-59页
     ·北西段第47-53页
     ·中段第53-56页
     ·南东段第56-59页
   ·鲜水河断裂带历史地震破裂分段特征第59-65页
       ·年炉霍7.6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0-61页
       ·年炉霍7 1/2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1页
       ·年道孚倡促7.3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1-62页
       ·年道孚6.9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2页
       ·年乾宁7 1/4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2页
       ·年折多塘7.5 级地震第62页
       ·年康定7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2-63页
       ·年磨西7 3/4 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第63-65页
   ·鲜水河断裂带分段的其它证据第65-68页
     ·地震活动第65-66页
     ·深部结构第66页
     ·滑动速率第66页
     ·古地震及强震复发特征第66页
     ·离逝时间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3 鲜水河断裂带段落边界特征第69-119页
   ·走滑断裂段落边界特征及持久性第69-81页
     ·拉张型段落边界特征第71-72页
     ·拉分盆地演化模型第72-80页
     ·挤压型段落边界特征第80-81页
   ·虾拉沱盆地第81-96页
     ·虾拉沱盆地发育与鲜水河断裂活动第81-92页
     ·虾拉沱盆地构造活动与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行为第92-95页
     ·小结第95-96页
   ·道孚盆地第96-110页
     ·道孚盆地发育与鲜水河断裂活动第96-105页
     ·道孚盆地构造活动与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行为第105-108页
     ·讨论第108-110页
     ·小结第110页
   ·乾宁盆地第110-116页
     ·乾宁盆地发育与鲜水河断裂活动特征第111-114页
     ·乾宁盆地构造活动与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行为第114-116页
     ·小结第116页
   ·折多山隆起第116页
   ·雅家埂拉分区第116-117页
   ·鲜水河断裂带分段破裂模式探讨第117-119页
     ·北西段第117页
     ·中段第117-118页
     ·南东段第118-119页
4 鲜水河断裂带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第119-128页
   ·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第119页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第119-120页
   ·鲜水河断裂带潜在震源区划分第120-128页
     ·地震破裂段落震级上限估算第121-123页
     ·级联破裂段落震级上限估算第123-128页
5 结论与认识第128-131页
   ·主要结论与认识第128-129页
   ·一些进展第129-130页
   ·不足与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5页
致谢第145-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14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9-150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地层地貌序列和构造活动性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东边缘冕宁—宜宾剖面电性结构及高导层的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