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型缩聚扩充及其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振型缩聚技术及应用 | 第16-33页 |
| ·振型缩聚技术概述 | 第16页 |
| ·试验/计算模型的自由度 | 第16-23页 |
| ·常用的传感器配置方法 | 第16-20页 |
| ·逐步累积与减缩相结合的配置方法(QR-EI) | 第20-21页 |
| ·测量自由度数目的确定 | 第21页 |
| ·激励自由度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度量指标 | 第22-23页 |
| ·试验/计算模型的模态参数 | 第23-24页 |
| ·模态参数的计算 | 第23-24页 |
| ·利用模态参数检验 TAM 的可靠性 | 第24页 |
| ·振型缩聚算例 | 第24-32页 |
| ·悬臂梁算例 | 第24-28页 |
| ·构架模型算例 | 第28-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振型扩充技术及应用 | 第33-57页 |
| ·振型扩充技术概述 | 第33页 |
| ·试验/计算模型扩充 | 第33-37页 |
| ·振型匹配 | 第33-34页 |
| ·两类振型扩充方法 | 第34-36页 |
| ·置信准则 | 第36-37页 |
| ·振型扩充算例 | 第37-48页 |
| ·悬臂梁模型振型扩充 | 第37-42页 |
| ·构架模型振型扩充 | 第42-48页 |
| ·振型与应变的关系 | 第48-56页 |
| ·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 第48-49页 |
| ·应变模态 | 第49-50页 |
| ·梁单元悬臂梁模型的应变模态算例 | 第50-52页 |
| ·板单元悬臂梁模型的应变模态算例 | 第52-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模态试验 | 第57-67页 |
| ·模态试验概述 | 第57页 |
| ·悬臂梁试验 | 第57-62页 |
| ·试验装置 | 第57-60页 |
| ·数据采集 | 第60页 |
| ·系统识别 | 第60-61页 |
| ·验证结果 | 第61-62页 |
| ·构架模型试验 | 第62-66页 |
| ·试验装置 | 第62-64页 |
| ·数据采集 | 第64页 |
| ·系统识别 | 第64-65页 |
| ·验证结果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MATLAB 工具箱开发 | 第67-76页 |
| ·MATLAB 简介 | 第67页 |
| ·GUI 辅助图形界面 | 第67-69页 |
| ·图形用户界面简介 | 第67页 |
| ·文件 I/O | 第67-68页 |
| ·句柄图形体系 | 第68-69页 |
| ·预定义对话框 | 第69页 |
| ·振型缩聚扩充工具箱 | 第69-75页 |
| ·主界面 | 第69-70页 |
| ·振型缩聚模块 | 第70-73页 |
| ·振型扩充模块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6-77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