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液压元件论文

液压阻尼对多路阀特性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引言第11页
   ·多路阀简介第11-14页
     ·多路阀的分类第11-13页
     ·多路阀的结构形式第13-14页
     ·多路阀的发展趋势第14页
   ·多路阀研究现状第14-16页
     ·多路阀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多路阀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课题的选取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课题来源第16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16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原理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第18-45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原理综述第18-20页
     ·PSD 型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原理第18-19页
     ·PSD 和 PSB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特点第19-20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结构介绍第20页
     ·连接块第20页
     ·换向块第20页
     ·终端块第20页
   ·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参数计算第20-24页
     ·主阀的过流面积与稳态液动力计算第20-23页
     ·主阀过流面积的实验验证第23-24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44页
     ·液阻的串并联理论第24-30页
     ·传递函数的推导及简化第30-34页
     ·传递函数的分析第34-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模型的辨识第45-60页
   ·系统辨识的理论第45-52页
     ·系统辨识的定义及原理第45-46页
     ·系统辨识的方法及模型结构第46-47页
     ·系统辨识使用的算法第47-49页
     ·系统辨识程序动态数据建模第49-52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辨识结果及分析第52-59页
     ·阻尼孔直径的变化对比例减压阀辨识结果的影响分析第52-54页
     ·阻尼孔直径的变化对整阀辨识结果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辨识结果和理论分析的对比分析第56-57页
     ·辨识模型的验证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基于 AMESIM 负载敏感多路阀液压系统建模分析第60-83页
   ·AMESIM 软件的简介第60-61页
   ·负载敏感比例阀中的部分元件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1-69页
     ·比例减压阀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二通流量补偿器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3-65页
     ·三通流量补偿器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5-67页
     ·主阀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7-69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中的部分元件的仿真模型的验证第69-76页
     ·比例减压阀的仿真模型的验证第69-71页
     ·二通流量补偿器的仿真模型的验证第71-72页
     ·三通流量补偿器的仿真模型的验证第72-75页
     ·主阀的仿真模型的验证第75-76页
   ·整阀的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第76-82页
     ·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仿真模型的建立第76页
     ·控制腔阻尼孔对主阀控制腔压力影响分析第76-78页
     ·控制腔阻尼孔对压力冲击的影响分析第78-79页
     ·控制腔阻尼孔对流量波动的影响分析第79-80页
     ·控制腔阻尼孔对主阀芯的响应特性的分析第80-81页
     ·控制腔阻尼孔对主阀和二通流量补偿器的匹配特性影响分析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多路阀特性的实验研究第83-93页
   ·多路阀多功能试验台的原理及构成第83-85页
     ·多路阀多功能试验台原理第83-84页
     ·多路阀的多功能试验台的硬件构成第84-85页
   ·多路阀试验台的测试软件设计第85-89页
     ·LabVIEW 软件简介第85-86页
     ·LabVIEW 实验程序设计第86-89页
   ·实验研究第89-92页
     ·实验介质条件第89页
     ·实验步骤第89页
     ·实验验证及研究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作者简介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伺服液压缸密封特性及摩擦力影响的仿真研究
下一篇: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