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闲暇教育 | 第11-12页 |
·大学生闲暇教育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现状 | 第19-22页 |
·个人娱乐路径 | 第19-20页 |
·以校园为中心开展的宣传教育路径 | 第20页 |
·以学校社团为主的群体组织路径 | 第20-21页 |
·家庭活动对学生的辐射路径 | 第21-22页 |
·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闲暇教育路径理念不明确 | 第22-23页 |
·闲暇教育路径形式单一、活动层次低 | 第23-25页 |
·闲暇教育路径资源不足、渠道狭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问题的解读 | 第27-37页 |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7-30页 |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 第27-28页 |
·生态系统理论模式 | 第28-29页 |
·生态系统理论为闲暇教育路径的实施提供新视角 | 第29-30页 |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闲暇教育路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个人微观系统层面 | 第30-31页 |
·家庭中间系统层面 | 第31-33页 |
·学校外层系统层面 | 第33-34页 |
·社会宏观系统层面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37-49页 |
·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重构 | 第37-38页 |
·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38-48页 |
·个人自我教育路径 | 第38-40页 |
·家庭情感影响路径 | 第40-41页 |
·高校系统主导教育路径 | 第41-45页 |
·社区潜隐性辅助路径 | 第45-47页 |
·社会公共休闲服务机构的支持路径 | 第47-48页 |
·闲暇教育路径之间的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