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9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概述 | 第11-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盈余管理动机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13页 |
·我国现行金融资产准则下存在的盈余管理动因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文献回顾总结 | 第15页 |
·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契约理论 | 第15-17页 |
·综合收益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金融资产分类、计量的比较分析 | 第19-26页 |
·金融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 | 第19-22页 |
·SFAS115 三分类 | 第19页 |
·IAS39 四分类 | 第19-20页 |
·IFRS9 两分类 | 第20页 |
·我国四分类 | 第20-22页 |
·我国准则中两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比较 | 第22-23页 |
·持有目的不同 | 第22页 |
·初始确认不同 | 第22页 |
·后续计量不同 | 第22页 |
·计提减值准备不同 | 第22-23页 |
·处置处理不同 | 第23页 |
·重分类不同 | 第23页 |
·两类金融资产分类、计量存在的盈余管理机会 | 第23-25页 |
·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时的倾向性 | 第23-24页 |
·金融资产不同计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6-31页 |
·研究假设 | 第26-28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资产负债率关系的假设 | 第26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资产规模的假设 | 第26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高管持股的假设 | 第26-27页 |
·综合收益引入后,金融资产分类倾向性假设 | 第27页 |
·金融资产处置假设 | 第27-28页 |
·研究设计 | 第28-31页 |
·假设 1—4 研究设计 | 第28-29页 |
·假设 5 研究设计 | 第29-31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31-35页 |
·假设 1—4 检验 | 第31-34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1-32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3-34页 |
·假设 5 检验 | 第34-3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4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35-39页 |
·研究结论 | 第35-36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资产负债率的结论 | 第35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资产规模的结论 | 第35页 |
·金融资产分类与管理层持股的结论 | 第35页 |
·综合收益引入后,金融资产分类倾向性的结论 | 第35-36页 |
·金融资产处置的结论 | 第36页 |
·其他相关结论 | 第36页 |
·政策建议 | 第36-38页 |
·强化全面收益观 | 第37页 |
·严格披露金融资产交易的整个过程 | 第37页 |
·促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 IFRS9 全面接轨 | 第37-38页 |
·加强外部监督 | 第38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