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双超声压缩系统驱动电源研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7-23页 |
·超声波驱动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超声波驱动电源的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超声波驱动电源频率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课题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双超声振子驱动电源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8页 |
·超声波电源的原理 | 第24-25页 |
·双超声同步压缩原理 | 第25页 |
·双超声压缩系统的驱动电源设计要求 | 第25-26页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双超声振子驱动电源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28-41页 |
·超声波驱动电源设计参数 | 第28页 |
·直流可调电源设计 | 第28-31页 |
·高频逆变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逆变电路结构分析 | 第31页 |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功率开关的吸收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反馈电路设计 | 第36-39页 |
·电压采样电路 | 第36页 |
·电流采样电路 | 第36-37页 |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真有效值转化电路 | 第38页 |
·A/D转换电路 | 第38-39页 |
·保护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过流、欠流保护电路 | 第39-40页 |
·高温保护电路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双超声振子驱动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及人机界面 | 第41-57页 |
·FPGA的主要功能 | 第41页 |
·超声波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FPGA硬件逻辑设计 | 第42-49页 |
·AD采样模块 | 第42-44页 |
·数字鉴相器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跟踪频率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扫频模块 | 第47-48页 |
·功率调节模块 | 第48页 |
·过流过温保护模块 | 第48-49页 |
·基于SOPC的总体设计 | 第49-52页 |
·SOPC技术 | 第49-50页 |
·Nios Ⅱ软核设计 | 第50-51页 |
·Nios Ⅱ系统的外设 | 第51-52页 |
·人机界面系统设计 | 第52-56页 |
·人机界面设计 | 第53-54页 |
·通信协议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超声振动的负载特性及匹配设计 | 第57-76页 |
·超声振子 | 第57-60页 |
·单个超声振子在谐振频率附近等效电路的特性分析 | 第60-67页 |
·压电换能器的串联谐振特性 | 第60-61页 |
·压电换能器的并联谐振特性 | 第61-62页 |
·压电换能器在串并谐振的仿真 | 第62-64页 |
·换能器在串并联谐振点的实测波形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67页 |
·双超声振子并联的阻抗特性分析 | 第67-70页 |
·双超声振子并联的匹配网络设计 | 第70-75页 |
·双振子静态匹配设计 | 第70页 |
·高频变压器的选型和设计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双超声压缩系统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 第76-85页 |
·试验装置 | 第76-77页 |
·双超声驱动电源试验 | 第77-79页 |
·双超声压缩实验 | 第79-83页 |
·压缩时间对压缩密度的影响 | 第79-82页 |
·输入电压对压缩密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工艺参数正交实验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