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方法论文--算法理论论文

基于张量分解的缺失数据插补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5页
     ·张量分解的方法第11-12页
     ·基于张量分解的缺失数据插补算法第12-15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5-16页
   ·本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张量的表示及运算第17-30页
   ·张量的符号表示第17-18页
   ·张量的基本运算第18-21页
   ·张量的分解第21-29页
     ·张量的秩第21-23页
     ·CP 分解模型第23-26页
     ·Tucker 分解模型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对基于张量分解的缺失数据插补算法的研究第30-40页
   ·PARAFAC-ALS 算法第30-32页
   ·PARAFAC-LM 算法第32-34页
   ·CP-WOPT 算法第34-38页
     ·稠密张量的 CP-WOPT 算法第34-36页
     ·稀疏张量的 CP-WOPT 算法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稠密张量的缺失数据插补算法的设计与实验第40-49页
   ·引言第40页
   ·Tucker-ALS 算法的设计第40-42页
   ·Tucker-WOPT 算法的设计第42-44页
   ·仿真实验第44-48页
     ·仿真数据生成第44-45页
     ·缺失类型对插补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缺失比例对插补效果的影响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稀疏张量的缺失数据插补算法的设计与实验第49-56页
   ·稀疏张量的存储第49页
   ·稀疏张量的运算第49-50页
   ·Tucker-SOPT 算法的设计第50-52页
   ·仿真实验第52-55页
     ·大规模稀疏张量的生成第52-53页
     ·实验结果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56-57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65页
详细摘要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目标识别
下一篇:基于点源影响函数的图像局部重建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