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丝瓜络的概述 | 第13-14页 |
| ·丝瓜络的定义 | 第13页 |
| ·丝瓜络的基本特性 | 第13-14页 |
| ·丝瓜络的应用 | 第14页 |
| ·纳米纤维素晶体 | 第14-17页 |
| ·纤维素 | 第14-15页 |
|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 | 第15-16页 |
| ·纳米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纳米二氧化锰的应用 | 第17-18页 |
|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应用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制备丝瓜络纳米纤维素晶体 | 第23-34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丝瓜络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工艺条件 | 第26-33页 |
| ·硫酸水解法制备丝瓜络纳米纤维素的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26-30页 |
|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 | 第30-32页 |
| ·最佳条件的获取与验证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丝瓜络纯化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的表征及分析 | 第34-48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 ·丝瓜络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 第35页 |
|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 ·宏观形貌 | 第36-37页 |
| ·丝瓜络的化学组分及结构 | 第37-38页 |
| ·丝瓜络纯化纤维素的形态及尺寸 | 第38-40页 |
| ·丝瓜络纳米纤维素的形貌 | 第40-41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1-4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2-43页 |
| ·热学性能 | 第43-45页 |
| ·Zeta电位分析 | 第45-46页 |
| ·导热性能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原位复合法制备纳米MnO_2/丝瓜络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 第48-65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 ·宏观形貌 | 第50-51页 |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51-52页 |
| ·场发射透射电镜观察 | 第52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分析 | 第52-54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5-56页 |
| ·X谢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56-60页 |
| ·热学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丝瓜络纳米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65-75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 ·实验原料 | 第65页 |
| ·实验设备 | 第65-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4页 |
| ·宏观形貌 | 第67页 |
| ·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 | 第67-68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68-69页 |
| ·热重分析 | 第69-71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 ·流变性能分析 | 第72-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