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基本情况和危害 | 第10-11页 |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原学及其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3 流行病学状况和致病机理 | 第12-14页 |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4页 |
5 诊断方法 | 第14-17页 |
·细菌学诊断 | 第14-15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5-16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6-17页 |
6 预防与控制措施 | 第17-18页 |
7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24-32页 |
摘要 | 第24页 |
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调查范围 | 第24-25页 |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受害动物群体的背景及现状资料 | 第25页 |
·病料采集 | 第25页 |
·基因组提取 | 第25页 |
·PCR检测 | 第25页 |
2 结果 | 第25-28页 |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第25-26页 |
·皖北地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情况 | 第26-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Abstract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皖北地区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谱调查 | 第32-40页 |
摘要 | 第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2 结果 | 第34-37页 |
·分离菌的培养特性 | 第34-35页 |
·分离菌生化鉴定 | 第35-36页 |
·细菌血清学鉴定 | 第36页 |
·PCR鉴定结果 | 第36页 |
·抗生素药敏试验 | 第36-37页 |
·小鼠毒力试验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Abstract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中药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防治效果研究 | 第40-46页 |
摘要 | 第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2 结果 | 第41-42页 |
·治疗试验 | 第41-42页 |
·预防试验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自家灭活苗免疫保护试验研究 | 第46-52页 |
摘要 | 第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48页 |
·菌苗的无菌检验 | 第47页 |
·菌苗安全性检验 | 第47-48页 |
·菌苗免疫效果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Abstract | 第51-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