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黄河夺淮后的淮河治理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严峻的水旱灾害形势 | 第15-20页 |
第三节 稳定社会、发展生产的需要 | 第20-22页 |
一、稳定社会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发展生产的需要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 | 第22-40页 |
第一节 战略决策及规划纲要 | 第22-28页 |
一、毛泽东的治淮战略思想 | 第22-23页 |
二、治淮的重大决策与部署 | 第23-24页 |
三、治淮原则与规划 | 第24-26页 |
四、水利工程规划纲要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 | 第28-40页 |
一、水利工程的建设 | 第28-31页 |
二、水利工程的分布 | 第31-33页 |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 第33-36页 |
四、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水利工程建设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人民生产生活的改善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对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评价 | 第45-54页 |
第一节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成就 | 第45-50页 |
一、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初步形成 | 第45-46页 |
二、农业灌溉充分发展 | 第46-48页 |
三、水运建设效益显著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的不足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